-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http://www.jsjpw.com/bbs/Default.asp ) -- 鞠姓杂谈 ( http://www.jsjpw.com/bbs/ShowForum.asp?ForumID=11 ) --- 偶尔发现《地方志》中,关于我家鞠姓的记载 ( http://www.jsjpw.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557 ) 作者:鞠乐 天主教 相传明末奉城之西高桥陶家首先信奉天主教,后陶家一女嫁于南桥鞠家,鞠家由此也入天主教。之后,便越传越众,逐渐发展。
南桥天主堂 该堂位于南桥镇西街。长26米,宽12米,高约15米又名卜罗德祠。清同治元年(1862年)5月17日,法军提督卜罗德被太平军击毙后,当地一鞠姓地主献宅为其建祠,因卜为天主教徒,遂建为天主堂。同治四年(1865年)落成。解放前有堂田130亩,附办教会学校耀蝉中小学。解放后,该堂曾为县文化馆、展览馆、少年宫等使用。1983年重修后复为天主教堂。
《地方志》里记述的这些,和老辈们说的大致相同。可惜家谱不全,不知道我是不是奉贤鞠履厚的后人。。。呵呵,有待考证。
作者:ju山东 作者:鞠威 作者:鞠海峰 当时的历史很复杂的,不是现在历史教科书上写的那么简单。我的感觉不论当时的洪秀全、清王朝还是外国力量,都是先进因素和落后因素并存,各方都有自己存在的时代优点,又都具有落后野蛮腐朽的东西。社会处在一个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物竞天泽,最终胜利的都应改是最符合中国的社会和广大人民意愿的社会体制。 本人上述论点无意替当时鞠姓人给与太平军打仗战死的外国人建祠堂狡辩,只是觉得用‘站在清王朝和外国势力立场’这样的话比较妥当。君不见现在的电视剧,有的歌颂清王朝的,有的歌颂太平军的,比如左宗棠,打太平军时基本上被描写成反动的,收复新疆时又被描写成民族功臣。洋人也一样,帮助清朝打太平军时被写的反动,帮助清朝打甲午海战的被写的很英勇。 作者:鞠乐 作者:鞠海峰 作者:鞠乐
鞠威,光看表面,侮辱鞠氏。 鞠海峰就看的比较透彻,地方志往往服务于当局,并不一定记录真实。家谱中记载是,强行责令我们家搬走,而《志》写的是献宅,这里面有些出路,但事实是,我们家族就此搬到了偏僻的农村,一直住到解放后。要是我们当时是主动献宅的,那为什么不继续住在县城而要去乡下呢,究其原因,肯定受到当时清政府的打压迫害。 作者:鞠海峰 ^_^,乐不要难过,鞠威话虽尖锐,但出于咱们中国人都有的气节。县志就那么记载咱们有什么办法?我也觉得献出说可疑,咱都不认识他丫的洋人,谁会愿意把宅子献出去?这是常理啊。 要怪都怪县志的歪曲,误会易解不宜结,我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全仰仗两位鞠家后人能明白豁达,小误会。 作者:鞠乐 只是个小误会而已,我们鞠姓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人随和,都很和气的.,天下鞠姓一家亲,个个都是好样的 作者:鞠泽友 作者:ju山东 这个信息是鞠姓长久居住奉贤的历史记录资料。取利去弊,更加合适妥当。 历史不可假设,历史资料和评价也要结合当时的条件和要素。 作者:鞠春权 作者:鞠春权 |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9/10 8:24:05 Processed in 0.00 secon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