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苇:既然都是族人我就畅所欲言,说说你的序言。
你的这篇序作于2007年4月,这篇序言是你们这支当时修谱的序言还是为以后修谱所做的准备?
“本序多引用重庆垫江《鞠德华公家谱》”一句指的是你们这支传承于垫江的鞠德华公还是你在作序时参照和引用了垫江的家谱序言。
家谱是一个家族记录本族传承延续的一种方式,其序言要重点记录本家族或本家族其中一支的出处、源流、迁徙、分布的简略情况,其中要有时间、地点、始祖或分支祖的名讳等项内容,要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懂。而你的序言【自"云南"入鲁】一句太简单了,给后人留下的不确定因素或者叫悬念太多。应当加上在什么年代,由谁自云南什么地方来到山东具体说是胶东某地。垫江谱的序言说的好,一开始就承认鞠武是我们的始祖,依据是“口口相传”,紧接着他用“崛起西岐凡民何敢祖天子,发源北燕后嗣莫由溯公卿”来印证虽然是口口相传,但决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的议论虽多却不显累赘,紧接着就记录德华公率妻项氏携五子分别叫什么名字,由江西吉安吉水某地于何年何月迁到垫江沙河。而高安的家谱用宗谱记录证明我们就是来自鞠武,并说鞠武传承于挹娄太守元厚,元厚生子有三长曰文,幼曰武,武公亦生子三,允杰、允仁、允伦,真是各有特色。总之,家谱是留给后人看的,不是留给后人猜的,不是有句话叫“沧海桑田”吗!
不成熟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