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海阳县与海阳所。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鞠氏杂谈≡鞠姓杂谈山东的海阳县与海阳所。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2482       
山东的海阳县与海阳所。
ju山东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806
经验:2808
金币:2808
注册:2007年3月27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威海乳山市的海阳所

    海阳所村明朝以前叫沙沟寨,带寨字的地名多是有国家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军寨)。戚继光抗倭时,沙沟寨隶属海阳县,因戚继光在此设立守备所(当时人称海阳县守备所,简称海阳所),后来就用海阳所这个名字取代了沙沟寨。海阳所一村近40姓,是明代军人落户的结果。

    乳山市藉以得名的大乳山,在海阳所境内,大乳山那圣母的征象,令人肃然起敬,感恩的情怀油然而生。大乳山的传说是这里世世代代口传不衰的神话故事:很早以前,这一带沿海居住的百姓,男捕女织,日子过得安宁殷实。后来一群海妖在此地兴风作浪,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海神娘娘两姊妹得知后,便联袂杀死海妖,从此百姓安居乐业。但令人惋惜的是两位神女在激战中受重伤昏迷,一人侧身没入海潮,只露一只乳房,后来化成大乳山;一人仰卧海口西沿,似是睡熟,后来化作石人,人们称之‘睡美人’,也称西乳山。

    卧龙滩的传说是海阳所的另一大神话故事:明时有位妇人生了一条青龙,青龙长大离家后,每年都要回来布雨造墒,惠及家乡。有一年,青龙在回家途中看到了一些遇险的船只,他将这些船救上了岸。但那些船上的人上了岸以后,却尽干些烧杀抢劫的勾当,青龙一看是一些坏人(倭寇),逐消灭之。后续的倭寇勾结妖魔对青龙进行报复,青龙在消灭了妖魔及倭寇以后,因劳累过度而石化身亡。南浤海边那条由岸入海的龙形礁石群,就是青龙的化身,其海域也因此而得名卧龙滩。卧龙滩海岸的自然水深在国内罕见,不经人工挖掘即可靠泊万吨级以上的巨轮。

    海阳所是威海市的经济强镇,是全国的小城镇建设的先进单位。东接银滩旅游渡假区,西连大乳山福地养生园,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文底蕴深厚,是人们置产兴业、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烟台海阳县的历史沿革

“海阳”这个近海产大蟹的地名,最早见于历史文献是《周书》,这一点是所有现代历史研究者的共识。“海阳”词出现于公元前1115-1091年。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首封异姓侯时,梅鋗部下的摇毋余等四位越将分别被封为海阳齐信侯、贳齐合侯、终陵齐侯和煑枣端侯。海阳这个封国()自摇毋余起,传了昭襄、建、省共四代57年。《前汉书》卷十六•表第四《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记为“海阳齐信侯”。这样的表述说明“海阳”是封地的县名,“齐信侯”是侯名。
   
《水经注》第220页有:“《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土地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前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辽西郡海阳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封大水、缓虚水皆南入海。有盐官。”同属辽西郡的令支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有孤竹城。莽曰令氏亭。应劭曰故伯夷国,今有令支城。令音铃。孟康曰支音秪。师古曰令又音郎定反。”(古代的伯夷在山东)。

史记》卷十八•年表第五《高祖功臣侯年表》“海阳”条载:高祖六年(公元前201)三月庚子日对东越族的摇毋余“以越队将从破秦,入汉(),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封(海阳)1800户。”
   
海阳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已是封县建制,而史载:“(高祖)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记载:“海阳山去城20里,南望大洋,晋建县于山麓。”又记述:“海阳山在凤山之东,与竹竿山接,下则晋初建县,其在此乎?”
   
《元和郡县图志》。它也是以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大簿规划的十道为纲领,配合当时的四十七镇,分镇记载府、州与属县的等级、户、乡的数目,四至八到的方里,开元、元和的贡赋,以及沿革、山川、盐铁、垦田、军事设施、兵马配备等项。
其海阳县条记载:“海阳县,……本汉揭阳县地,晋于此立海阳县,属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置潮州,又立海阳县以属焉。……凤凰山,在县北140里。大海,在县东南113里。西津驿,在县西6里。”有记“海阳”这个地名的最早的古籍文献是《周书》,西汉高祖六年封了一个海阳齐信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记海阳县属辽西郡,雍正十二年以后“海阳”又成了隶属山东省的一个县名。

汉设观阳县,明置大嵩卫。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海阳县,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
    1996年4月29,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行批[1996]27
号文批复,撤销海阳县,设立海阳市(县级).

 

资料说明,海阳所的来历晚,形成于明朝,现在是威海乳山市的一个镇,原属于海阳县;而海阳县历史早得多,现划归烟台市。但两地是靠海相邻的。海阳所得军户近四十姓氏,其中包括鞠姓。

 




莫道世事沧桑变,鞠氏家网舞团圆;四面八方欢心聚,千言万语逍遥天。
2009/2/1 14:10:39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8/11 11:44:18
Processed in 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