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盖】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
【铭文】维大魏本州秀才,奉朝请,辅国府长史,镇南府记室,给事中,尚书郎中,奉车都尉领郎中,魏郡太守,宁远将军,统军本州司马,中坚将军鞠彦云,以正光四年正月十六日亡。祖璋,给事中;祖母,昌黎韩。父延增,东莱太守,东武侯;母,济南解。妻,武威贾。中坚英才金声,含德玉润,妙识朗于龆年,贞芳茂于弱冠。德贯颜闵,文通游夏。拂缨朝伍则冬夏威恩,背庸邦符则齐鲁易化。而至德渊弘,非得其门,焉尽其美。略题阙好,岂写真明者哉。维大魏正光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二日。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碑列入“高品下”。并曾多次提及,如说:“古朴则有若《灵庙》、《鞠彦云》”,“吾爱古碑,莫如《谷朗》……《鞠彦云》,以其由隶变楷,足考源流也。”又说:“真楷之始,滥觞汉末,若《谷朗》……《鞠彦云》……皆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之鼻祖也。” 此志曾被认为是六朝方笔标本,或许有些过誉,但确实不同于那些过于规范化的元氏墓志。笔画方严粗重,有些字,如“德消”等,近于《爨宝子碑》。不论结字还是用笔,唯求气雄,不以妍媚为能事,是此志书法的一个特点。
北魏《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十一月立、光绪初年山东黄县出上。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入魏碑必备之列。认为和《灵庙碑》等一道,代表了魏碑中隶楷之间的典型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志书法结体宽拙,用笔方峻,尤其其墓志盖书法。虽仅十二字,但充分展现了魏碑书法的魅力。出上以后,广为流传,影响颇大。
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年),青州刺使沈文秀拒命谋反,大将军刘怀珍奉命征讨。当连破数城攻击到当时青州管辖的东莱郡时,沈文秀的下属时任东莱太守的鞠延增劫留高丽使者并率众数百人据守城池迫使进攻受阻,最后刘怀珍在与其他部队的合击之下逼降鞠延增使之归顺。上面所说的鞠延增即鞠彦云之父,曾任黄县的父母官。清朝光绪初年一农人掘井时,在位于山东黄县南十里的战家夼北,掘得刻有“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的一方墓志铭才使得鞠氏祖孙三代的这段历史重见天日。同时也可以认定,位于原山东黄县南十里的战家夼一带曾经是1500多年以前的北魏时期的东莱黄县都乡石羊里。这里也正是东莱鞠氏在北魏时期的祖居地和故乡。
莫道世事沧桑变,鞠氏家网舞团圆;四面八方欢心聚,千言万语逍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