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之说考明代山西移民
(仅以此文回答河北邢台的沙丘鞠氏的咨询,你在留言中说,你的先祖是大槐树移民,至今已传26代。是否与下文记载的第三、第四次移民有关)
山西大槐树移民之说在民间流传很广,本人虽然未见到正史的记载,但这并不是无稽之谈。据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明代山西大规模移民有四次:第一次在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山西泽、潞二州没有耕地的居民迁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闲旷之地让他们自行开荒耕种,自行设置村屯,政府免税三年,每户发给银二十锭购买农具,此次移民户数没有记载。第二次移民在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迁居到彰德、卫辉、怀庆、广平、大名、东昌、开封,共计五百九十户,人数不详。第三次在洪武三十五年九月从太原、平阳二府的泽、潞、辽、沁、汾五州中人多田少或没有耕田的农户迁徙到北京各府州县,按户发银购买耕牛、农具、种子,五年后征税。第四次在永乐二年九月迁出太原、平阳二府的泽、潞、辽、沁、汾等州居民一万户到北京。
明代山西的四次移民涉及到晋中晋南的广大区域,自古以来这一地区土地肥沃,很少战乱,人口稠密,人多地少,这是迁民的主要原因。明代山西的四次移民规模有大有小,其中较大的是第三次和第四次,如果第四次是一万户,那么第三次迁移户数不会超过第四次;即四次移民总数约两万户八万人左右;迁移的方向大多都是河北,其中有少量迁到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从史料上看,前三次移民虽然是政府行为,但大多都采取以说服动员为主,《日知录》说:“山西沁州民张从整自愿应募屯田,户部命赏钞锭,仍令回沁招募村民。”第四次移民可能带有强制性,由于靖难之役的主战场就在河北,造成生灵涂炭,人们背井离乡,田地荒芜。况且河北又是久经战乱之地,人们不愿迁赴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官府采取一些欺骗手段把人们都集中在大槐树下然后强制迁出很有可能。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