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我们鞠屯后面有个叫后沟的地方,有一支姓鞠的大概是你们这支人,有机会我去问下。
------------------------------------
鞠旦慈,你说的“后沟”其全称叫什么,你如何判断后沟鞠姓与我同枝?
请回话。
经浏阅,你们这支是海阳所军户的后人应确信无疑。据乳山史志记载明朝初年建海阳所,建制为1120人,一共有24姓军户,其中就有鞠姓军户。这位鞠姓军户虽然名讳无存,但是确信是你们这支的老祖,理由如下。
海阳所,原名沙沟寨。据《山东通志》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海上入侵,建威海、成山、九嵩、靖海四卫。成化初年(1465年),又置海阳、大山、金山、百仗崖、寻山五处守御千户所,驻屯军队守御海防。海阳所守御千户所建于此地,隶属大嵩卫,简称海阳所
清顺治初年(1644年),撤销海阳所守御千户所。这样,海阳所屯兵抗倭前后共经历了一百七十九年的历史。尽管所撤兵走,但这段峥嵘岁月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人们把故垒海阳所作为地名取代了沙沟寨。现海阳所村的居民多系明永乐年间在此定居的军户后裔,有王、谢、左、傅、贾、吕、陈、刘、韩、张、徐、李、万、鲍等二十四姓,另有马、鞠两姓从云南迁此。因此、海阳所村是乳山市姓氏最多的一个村庄。
“另有马、鞠两姓从云南迁此”此句透露了两条信息,一是鞠姓军户是云南军户移民,也就是这位军户老祖的祖上是追随朱元璋在凤阳起兵,建国后又被派遣到云南乌撒卫一带平叛,之后又被调往海阳千户所守备屯田的军户后代,这支军户是名副其实的“小云南”。不知道你的家族内部有没有“小云南”的传说。二是这支军户一边守御,一边屯田(有点像解放后的生产建设兵团),直到清顺治初年(1644年),撤销海阳所守御千户所为止。由于人满为患你们这支的祖上才跨海到“海北”(当时的辽东人称山东为海南,而山东则称辽东为海北)。
现在在海阳所应还有鞠姓,不然上述信息从何而来?你如果能坚持上网交流应该会联系到你的远房近枝。应该能够弄清你的家族迁徙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