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对你有用吗?
长期以来,在山东半岛地区的一些鞠姓和曲姓家族中有“鞠曲一家”、“死鞠活曲”的说法。民间相传,北宋末年,山东黄县冶基人鞠俨的后代鞠杲在中进士后,上书弹劾宰相章惇,结果遭到残酷报复,获罪灭族。当时鞠氏族人纷纷逃难,后来许多人被迫改以音近的“曲”为姓,但在族谱上、墓碑上仍然记载为鞠氏,因此自金元之际就有了“死鞠活曲,鞠曲一家”的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一鞠姓功臣子弟得罪国舅,获罪灭族,辖地知县欲相救,便问:“屈不屈?”答曰:“屈(曲)”,于是很多姓鞠的人便改“鞠”为“曲”。直到清代雍正年间,由此而形成的一些曲氏族人才恢复鞠姓,而更多的曲氏族人却沿袭曲姓至今。当然,这里提到的“鞠曲一家”仅限于那些由鞠改曲的,原本就曲的人则不在此列。
曲姓在莱州是一个人数非常多的姓氏,按照人口多少,仅次于王、张、李、刘、孙、杨徐、赵、任、于,位列第11位,其中沙河镇的郑村一带,便是由鞠改曲的这支曲氏族人聚居的地方。郑村早在元代之前就有居民居住,清代人毛贽在《识小录》一书中曾赞美郑村“地濒大河,佳木繁荫,亦称繁富”,后来因为人口繁衍较快,分成了东郑、西郑、南郑、北郑四个行政村,居民中以曲姓居多,后来还分出了大曲家等村庄,仅沙河镇一带便有族人一千余户。这支曲姓的始祖名叫鞠进,曾任元朝的都督转运使,从黄县迁居掖县,直到民国年间县长刘国斌主持纂修《四续掖县志》时,在西郑村西南尚存鞠进的墓碑,上面还隐约可以看到“至元二十四年”的字样。元初的元世祖和元末的元顺帝都有“至元”这一年号,前者沿用31年(1264-1294),后者仅仅沿用6年(1335-1340),所以,此处的“至元二十四年”当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即公元1287年。 程皓
莫道世事沧桑变,鞠氏家网舞团圆;四面八方欢心聚,千言万语逍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