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