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老年,徒步金岭

2011年11月5日,多云,阴天转晴,我们高中时期的9位同学,相约徒步登金子岭。上午8时40分,我们驱车从县城解放路金源宾馆出发,经观瀑方向,于9时10分抵金云村罗家田。下车后,我们8位老同学,徒步登金子岭。女同学曾,因脚手术后还在恢复期,自愿留守,负责坐镇罗家田主政后勤。10时40分我们到达半山腰的福寿亭。这时候,开始云开雾散。11时46分抵金子岭庵院。12时8分,我们有7位同学到金子岭峰顶,这时候,已经太阳高照,我们一边欣赏大自然风景,一边留影纪念。老同学唐,因体力不支,没有去登峰顶,在庵院稍息。12时40分,我们开始下山,14时40分到罗家田聚中餐,饭后稍事休息,继续乘车,于16时回到县城。


金子岭又名金紫岭、金城岭、金峰岭,巍峨高耸,拔地而起,耸立县城之东,昂首之天,气象万千。它就像一个静默而威严的长者,俯瞰着脚下熙来攘往的众生;又像是神秘而慈善的神灵,庇护着脚下这块生机勃勃的水土。它的高大,万众瞩目;它的威严,四方来仪;它的灵秀,声名远播。《大清一统志》作金紫岭,谓山上产云母石,日暮望之,如水镜高悬,照耀人目,后演变为今名金子岭。金子岭和大云山同属越城岭山脉,位于新宁县城东北方向,金紫岭林场境内,与县城金石镇相对,金子岭主峰海拔1772.4米,约8.7公里,宽约5.7公里,面积49.59平方公里。山体为花岗岩。植被属yare带常绿阔叶林,以松、杉为主,间以楠竹、灌木,稀右树种有南方铁杉、水青桐;珍贵动物有羚羊、黑熊。名贵药材有黄连、天麻。

金子岭山顶建有金岭庵院,庵院里面有一眼清冽甘甜的泉水。庵院常年有僧人看护,并可借游人素食。明广东巡抚张问行有诗镌壁。金子岭庵院后有明代生贤摩崖石刻“资南第一峰”,每字约60厘米见方,称为“道教第五十九福地。”宋、明、清文人墨客如李思聪、张问行、陈永猷、林邦俊、谢锡贤写有《避居金峰》、《秋杪登金城山》、《金峰秋望》、《游金峰遇雨》等诗作。宋人李思聪诗赞:“试问金城山里事,只言仙境似蓬壶。岩深却有烟霞聚,树老频招鹳雀哽。”清人谢锡贤《游金峰遇雨》诗:“麋鹿相依绝世缘,何须支遁买山钱。芒鞋踏破鸿蒙色,石室重开草昧天。怪雨飘空几失我,秘书历劫尚呼仙。凭高谩发登山啸,一派岚烟断复连。”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云:“金城山在云中郡。”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谓曰全国的第六十八福地。

金岭庵院1983年开始重建,此前尽是断垣残壁,不断修葺,小具规模,不料在2011年5月初,金岭庵院被焚,庵院内金子大王的神位却完好无损。庵院被焚后,随即开始筹建重修。

金岭庵院上面有座山神庙,金岭庵院和山神庙香火旺盛,常有善男信女结伴登山,求神拜佛。

金子岭半山腰有座福寿亭,是公元一九九六年捐资修建的。有《序》为证:“序
金紫嶺海拔一千六百餘公尺位於新寧城距縣城數十余裏金峰齊雪歷稱湘南八景之一唐詩人有題爲楚南第一峰石銮懸崖依稀可見巅側有古刹馬相傳威靈顯赫有求必應故文人墨客信女善男旅遊朝參者絡繹不絕惟以山高路陡小道羊腸步履維艱雨賜無憇息之所莫不爲之興歎時有樂善好施者倡建斯亭此舉深受贊許仁人義士慷慨解囊經之營之不日成之快哉壯哉經斯亭也渴飲甘泉倦憑幾座千峰拔地萬笏朝天其喜洋洋者矣亭以何名自古仁人厚積福壽長臻其必曰福壽亭是爲序 李藯浩 拜撰 公元一九九六年丙子仲冬月吉日立”。 福寿亭内设“福德祠”,立“關聖帝君之位”。《福寿亭序》由 “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會員鄧石安敬書”。 然,而今福寿亭又经年失修,已是沧桑屹立。

由于金子岭群山连绵,重峦叠嶂,高山深涧相映成趣,亦是县城居民郊游踏青的好去处。以前去金子岭,一般是从观瀑方向上山,从水头方向下山,一个来回约70里。现在观瀑方向那条曾经的羊肠小道已经被12公里的水泥公路所取代,可以坐车直抵金云村罗家田。从罗家田到半山腰的福寿亭,步行要一小时,福寿亭距山顶金岭庵院门口1000米,有七十二弯之称。从金子岭山顶到山脚的金云村罗家田组全程约1个半小时,罗家田组通水泥公路,从罗家田组到新宁县城约12公里,下坡弯道多,需时30分钟。

[此帖子已被 ju329 在 2011-11-8 14:31:38 编辑过]
人生旅途\珍惜万千\开开心心\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