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大槐树与小云南(通过看曲姓来历给我们的启示)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家谱研究≡寻根问祖洪洞县大槐树与小云南(通过看曲姓来历给我们的启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2167       
洪洞县大槐树与小云南(通过看曲姓来历给我们的启示)
沙丘鞠氏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总督
发帖:141
经验:469
金币:469
注册:2007年4月12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align=center> 中华万家姓 | 姓氏主页 | 新闻公告 | 源流古迹 | 家谱分支 | 姓氏人物 | 姓氏企业 | 芳 名 录  | 姓氏论坛 |</DIV>
<DIV align=center></DIV>
万山朝九嶷
<DIV align=center></DIV>
舜寝九嶷
<DIV align=center></DIV>
舜帝古陵
<DIV align=center></DIV>
紫霞岩
<DIV align=center></DIV>
千年学宫—宁远文庙
中华万家姓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我家业 兴我中华
曲以舜:对曲姓族人修谱的思考
                              中华万家姓 www.10000xing.cn       曲以舜      2007-03-30

   我,曲以舜,祖籍山东蓬莱北王绪,出生于辽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服从国家需要来到海南岛工作,现退休在家养老。萌生撰修家谱之念多年,退休之后有了闲暇,更觉迫切。为达此目的,多次回到祖居地北王绪拜谒、访察长辈宗亲,更专程到山西曲沃、洪洞和临汾尧庙祭拜始祖英灵。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受到诸多曲氏族人的启示,并得到大家访亲问祖、寻根溯源热忱的鼓舞之后,更加坚定了完成撰谱夙愿之信心。动笔修谱至今,也遇到了与各位宗亲同样的问题(或困惑而致烦恼),归纳起来不外乎有如下几点:
   曲氏的发源与得姓有许多说法,到底哪一个是准确无误的?
   “我”的先祖到底是从哪儿辗转来到祖居地或现居地的?
   “我”到底是排在哪一辈的?
   写家谱应该先从哪里入手?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认真拜读了网上文章及有关文献,并参阅了别姓家族谱牒、谱序之后,经过缜密思索,我有一些心得,特一一奉献给诸位族亲。

   一、曲姓的发源与得姓     
   网上结识了宗亲曲道德先生,他在2005年12月4日的一个帖子《再谈曲氏的来历》中说,汉族曲氏来历可能有这么几支:一是夏桀时曲逆的子孙形成一支(本人未见记载);二是晋山西曲沃桓叔的后代形成一支(据《风俗通义》和曲绎生、曲倬云编写的《曲氏族谱》);三是秦始皇时,山东登州海角处,由于徐芾下海寻长生不老之药一去不复返,当地的“淳于”和“徐”氏家族就悄悄改姓为“屈”或“曲”(据《血脉与传奇》),这也形成了一支;四是由鞠姓改过来的,形成一支(根据曲氏家族流传的“死鞠活曲”的传说);五是西周时,有官职名为“麴人”,即负责酿制酒类的官员,其后代子孙,以祖上职官为姓,称麴姓。但后来,麴字简化成“曲”字,虽然字典中,还保留着“麴”姓,但在民间很多人都习惯把“麴”写成“曲”了,与隋朝同一时期的高昌国就是曲氏建立的,这个“曲”就应该是“麴”。
   曲道德先生的[五说],概括了迄今所见的诸多说法,言之有据,我有所认同。
   我想再归纳一下。
   上述的五说中:[一说],我在《当代百家姓》(王大良编著)中见到,但其传承无可考,也未见有其它载籍,不好再说了。[二说]曲姓源自“山西曲沃桓叔”,追根溯源,出自姬姓,对此说法网上、网下呼声颇高,多有认同。[三说]“淳于”和“徐”氏家族改姓为“屈”或“曲”,因为据说还有当地墓刻为证,当确实是山东(东部沿海一带)曲姓的一支。至于[四说]的“鞠”姓改姓“曲”,虽说言之有据,但“鞠”姓同样出自姬姓(据《中华姓氏起源脉络图》),其发源地也应是山西。[五说]的“麴”姓,与“鞠”姓原本就是同一个姓氏(据《中华姓氏起源脉络图》),即出自姬姓。这样看来,当代汉族曲姓应该是只有两大分支,一是源于山西曲沃桓叔,出自姬姓的一支;二是古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夏禹之后归附于周)后代的“徐”姓和古炎帝后代的“淳于”姓(据《当代百家姓》)改姓的一支,这一支当与“死鞠活曲”,“鞠曲一家”的“曲”有所不同。但是依据上述,两大支曲姓同为“炎黄子孙”,当是不争的事实。
   再进一步分析。我们在修谱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本人无嗣而过继他姓男子为后嗣使别姓后代改姓本姓,子随母改嫁而改姓他姓,以及其他原因改为别姓等等情形。对于改姓氏者而言,既然现在姓了某姓,就不能说他不是某氏的后代,进而不认从某姓的先祖了。这样说来,不论是从“鞠”姓和“麴”姓,甚或“淳于”姓和“徐”姓而改姓“曲”,改性者都应该看做是曲姓的后代(因为曲姓发源在先,改性在后),其始祖当然是“曲沃桓叔”。这个结论,应该不能说是“牵强”。[有一位曲氏族亲在《曲姓留言》上把不认同“鞠”姓改姓“曲”说成是“冒祖”,似乎不妥。]
   最近我到山西洪洞拜谒,请到一尊曲氏始祖——曲沃桓叔画像。本人认为,山西大槐树书艺社对曲姓发源、得姓、迁徙、繁衍的介绍很贴切。特予转录,做为本节的结语:
   曲姓是当今中国人口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二省多此姓,二省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     
   曲姓出自姬姓,始祖是曲沃桓叔。曲沃桓叔,西周末期晋国公族。姬姓,名成师,系周成王之弟唐叔虞之九世孙,晋穆侯林之子,晋文侯仇之弟。据史料记载,仇之子昭侯时,封其叔成师于曲沃(故城在今山西闻喜东),是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于晋国之都,又加曲沃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民众拥戴。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但晋之民众同仇敌忾,桓叔败还曲沃。数年后,即前七三二年,他郁郁而终。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传至其孙曲沃武公称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弑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又通过重赂,取得周天子承认,代晋君而成为诸侯,史称晋武公。晋武公代晋后,仍都翼(今山西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以居地为氏,称为曲氏。
   曲姓最早的发源地在今山西闻喜一带。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曲姓基本以此为中心,向四周繁衍。三卿分晋后,曲姓因仕宦等原因,进入河北、河南、陕西等地。两汉之际,曲姓在今山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有一支北迁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并形成了大的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曲姓形成了平阳(治今山西临汾)、雁门、陕郡(治今河南陕县)三大郡望。隋唐两代,有曲姓自今山西夏县迁居青海者。此期,曲姓在今山东、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并有因仕宦进入安南(今越南)者。两宋时期,曲姓徙居南方者渐多。明初,曲姓是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迁民后裔分布于今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今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乾年间,冀、鲁等地的曲姓有进入东北谋生者。
        
     曲氏始祖画像赞:日盛越昌  子孙蕃衍
                     唐叔胤绪  曲沃受氏

   二、曲姓先祖是怎样辗转落居于祖居地,又最终扎根于现居地的?
   有许多文献,互联网上也普遍认同,在明朝初年的大移民浪潮中曲姓是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迁民后裔分布于今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东、北京一带(虽然此前也有零星迁移,但这次却是大规模地比较集中地迁播)。这是曲姓先祖离开发源地山西而去到祖国各地发展蕃衍的直接原因。此事件,又引发出“小云南”一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小云南”,史籍上未见记载。全国各地各姓氏,乃至海外华裔人士中,常有传说祖籍是“小云南”的,但均不知“小云南”在何方。对其出处,不仅在民间众说纷纭,国内史学界也说法不一,未有定论。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对其进行了考证,有人将“小云南”的出处梳理成“七说”。即:.云贵边界说 ;山东说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说 ;山西运城“小运南”说 ;安徽凤阳说 ;山西北部“云中之南”说 ;云南省祥云说(摘引自胡忠奎先生文章)等等。其中以“小云南”在今山西境内的说法呼声颇高,论据翔实。而其他各说,追根溯源,起先也是出自山西。
   本人恭阅了曲道德先生珍藏的《曲氏族谱》(曲绎生、曲倬云编著),其《谱序》有这样几段记述:“吾族曲氏,昉于曲沃,桓叔其始封也”。“闻故老传闻,一世祖讳绅公于明永乐八年由小云南迁于山东登郡蓬莱观里村”。“由小云南榆树底下(注:‘榆树’当是‘槐树’之误)迁居于此”。“今考之载籍,明洪武十五年云南始入中国版图,未见所谓小云南者”,“岂如今之滇省之外更有所谓小云南者乎。”可见作者对于“小云南”出自今云南持疑,而应是曲沃所在之山西无疑。
   我还亲阅了北王绪族亲保有的《家谱》,其间记述:“北王绪曲氏历代宗亲据传说老祖先系由小云南迁来”。现树立于北王绪村口的碑刻记述:“据传,公元六四四年唐太宗东征时部下两王子分南北建有两处临墅。后来梁姓由小云南迁此,以位于北王墅周围取名北王墅,后演音为北王绪。”村子中心有一棵古槐树,相传树龄已有六百余年,当是先民为怀念“山西洪洞大槐树”而栽植的。更有北王绪曾亲睹过本家谱书(已在文革中被焚毁)的族亲回忆:“祖书上说,祖先是明朝从小云南迁来的”,并且肯定地说,对于“小云南”的描述是“非云南之小云南也”。谱书也说到山西、大槐树等语,但原文不详。
   依据上述可以判定,我族曲氏是在明朝初年从山西移民山东的。
   据此引而伸之,又可判定,现今河南、河北、山东,北京、陕西、甘肃等地,凡是曲姓族人比较集中的聚落(村庄),如有传说是‘来自小云南”者,必将是在明朝初年从山西移民来的。
   为什么偏偏是山西,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呢?这可以做如下解释。
   有一篇报道(忘记了出处)说,科学界通过对人类遗传基因分析,认定当今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远古三个女人的后代,这是由于种种因素招致别的女人都没有留下后代的结果。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也是可以说得通的。那末,如果说除了山西以外的曲姓都没有留下后代,或者只留下极少后代而没能形成较大族群,又有什么不可能呢?互联网上有不少文章,许多文献也说,元末明初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400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这样,由于明初从山西发起的大移民,而落居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的曲姓后代成为了曲氏族人的主体,就可以理解了。
   明朝初年,出于经济与军事、政治之目的,统治者先后组织了十余次从当时较为富庶的山西向全国各地的大移民。我族曲氏先祖即做为移民姓氏之一,经过洪洞大槐树,扶老携幼,历尽苦难,几经周折到了一个地方。这应该是第一个落脚地。按当局规定,同姓兄弟不准迁入同一个落村(据《大槐树迁民》),于是有了再迁居;人口兄弟多了再分迁,这就形成了第二乃至以后的多处落脚地;又几经辗转而最后扎根于迄今我们这些后代能够访察得到的祖居地。山东蓬莱北王绪就是这样成为我族曲氏先祖的居住地,并在此繁衍生息的。
   从祖居地到现居地,各家各户当有不同的情节,由于距时较近,应该不难弄清楚。

   三、关于范字和辈分排序
   我把所知道的本族系范字辈分排序在网上揭示后,有幸接到不少族亲的查询电邮:“我是哪一辈的啊?”网上也常见到这样的帖子。
   老实说,如果没有本族系范字辈份排序为据,是很难回答或根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但这又是修谱中必须弄清楚的关键。本人曾为此困惑多年,多次拜谒祖居地察访也未真正得到解决。曾有宗亲与我交流:“排到某某字接不上了!”对此烦恼不已。
   本族系的范字辈分排序失传,究其原因有历史的或者说传统的(有“三十年一修谱”之说,早年的宗谱已不留存),人为的(比如家谱中断了没有再续修,任其自流),而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那场历史性的灾难。据我了解,曲姓祖居地北王绪各家各户精心珍藏的家谱、族谱、宗谱(又称神纸、祖宗牌)以及记述祖宗史迹的谱书等等,都在文革中被强制焚烧了,眼下所见大都是年纪大一些的族人凭记忆补修的,难保其完整性。宗祠(先祖堂)和祖先坟墓碑刻也被砸毁了。请年长族亲口述,所得极其有限。而修谱的关键又必须是把本族系的范字辈份接续下来。怎末办呢?我的心得如下:
   一)、尽可能多地搜集资讯。询访年长宗亲、文献和网上查询都很重要,而最最重要的却是回到祖居地去访察。据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都有许多曲姓聚居的村落,如果您知道您的祖居地是哪里,找机会回去拜访一下,定会有所收获。
   回祖居地也可能没有收获,这也不必烦恼。因为总算了却自己的一庄心愿。而且,比起那场全中华民族历史性的大灾难来,我们个人的一点损失又将奈何?
   二)、即使获得了本族系的辈分范字,由于变化多端的沧桑世事,找不到自己在其中的定位也是可能的。更有可能的是,正如我那位宗亲说的那样:“排到某某字接不上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是:
   用前、后辈的范字来推定自己的辈分。如果前、后二、三代的范字一致,只是自己这一代不合,那就有可能是同宗不同支,应该判定是找到了定位。或者本代及以后的范字一致,而前一代(或前几代)不合(或个别不合),也属同宗不同支。我的长兄和我等同行数人,或站或坐在北王绪街心与曲姓宗亲调侃,说起分支来:“你是怎么排的?”“我是中、先、龄、田。”“噢!你是长支的。”“我是登、大、振、田。二支的。”“他是元、道、修、田。六支。”“排到田字,‘九田归以’了,就是以、绍、家、传------”娓娓道来,倍感亲切。终于找到同宗亲人了!
   排到某字接不上,当然很遗憾,解决的办法是可以用空号[比如( )]暂代,待以后弄清楚了再纠正也不迟。不过用“( )”号不宜太多,特别是对于上代。在上述古本《曲氏族谱》中有这样一段话:“无谱则罪小,冒祖则罪大。故不得不加以详审,而断自可考者矣。”这里的“冒祖”,我理解有二层含义:一是冒犯,一是冒充,二者是不允许的。用一两个()号暂代,以留有余地,应无“冒祖”之嫌。
   三)、有一位原籍北王绪,数代前即已迁居外地的曲姓族亲,在我揭示的范字中查不到自己的定位,也不知道前代为什么那样排范字,他以后各代的范字更不知该怎样排。对此,我下面说的内容不知是否有用?
   上述古本《曲氏族谱》,其中的《命名定式表》有这样的注释:“------十七世以下,经十五世孙倬云排加二十三字,自道字起,承字止。”曲倬云先辈排加的范字,是从三首七言律诗中挑选出来的,读起来确实好听、好记、吉祥。[曲道德先生在《曲姓留言》中对这些范字揭示得很详尽]
   我还见到一本《钱氏族谱》,其中的范字也是由一位有名望的本族人士近代续补的。
   费尽周折,上代的辈分范字仍是解不全,无可奈何。而安排好后代的范字辈分,则是吾辈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修谱应力求准确完整
   还是引述古本《曲氏族谱》中的话:“然年湮代远,生齿日繁”,“籍令茫无稽考,而漫然追宗,是冒祖也。无谱则罪小,冒祖则罪大。故不得不加以详审,而断自可考者矣。”我的理解是,修谱必须“详审”,由于种种原因解不清上代(或上几代)先祖名讳,切不可“漫然追宗”,而从已知名讳者开始辑谱。这样做了,也就算完整准确了。
   我在网上搜寻到修谱软件《家谱先》(http://www.skycn.com/soft/349.html),运用起来还算顺手,特介绍给大家。

   五、建议
   所谓“盛世修谱”。
   时逢盛世,天下一家的曲姓,应该携手一致,抢救曲姓宗族文化,撰修一部能够反映曲姓发源、得姓、播迁、蕃衍全貌的《曲氏族谱》,以造福子孙后代。
   我在与曲道德先生交谈时一致认为,应该组建一个委员会或者筹委会之类的组织办这件事。我还认为,现在吉林省文化局工作的曲道德先生学识渊博,对曲姓宗族文化的了解深透,见解精辟,由他出面主办,一定成功。希望曲道德先生义不容辞,也希望大家鼓动曲道德先生举起这面大旗!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我家业 兴中我中华  版权所有,禁止复制
<DIV align=center>中华姓氏网、中华姓名网、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天驷文化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TSCC)
 本网宗旨:繁荣华夏文化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发扬先祖艰苦奋斗精神  振我家业  兴我中华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 赞助电话:0755-26444255  26484177 传真0755-26484177</DIV>
2008/7/19 10:39:09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5/20 21:37:41
Processed in 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