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家谱研究≡家谱研究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0 | 点击数:2877       
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居庸关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625
经验:2052
金币:2052
注册:2006年12月1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曹魏前期西平麴氏多次武装举事的动因及其探究

作者 居庸关

 

  在我国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浩如烟海的古典史籍中,曾多次记录了现代及其稀少的姓氏“麴氏”在西平(今西宁市)、金城(今甘肃永靖、榆中、兰州)一带的武装活动,其中有的是以忠义的形象浓墨重笔进行描述,有的则是以叛逆的面孔着力大加渲染。本文试图根据东汉末年到曹魏时期的社会现状对西平麴氏连续多次发动武装举事的动因做一探讨研究,不当之处欢迎提出商榷。

 

 一、西平麴氏的来源与发展

 

 根据《汉书 王嘉传》、《元和姓纂》、《资治通鉴》记载,麴姓是鞠氏所改,是西汉哀帝的尚书令鞠谭受到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谋反事件”的牵连被削职为民,因为惧怕遭到进一步迫害,率儿子鞠閟“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鞠为麴”的改姓。从此鞠閟隐姓埋名改姓麴閟,是西平麴氏的一世祖。

 

 麴閟为什么要选择距都城长安以西一千多里的西平为避难地而不返还原籍平原郡呢?总结起来应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鞠谭籍贯平原人所共知,到大家都知道的地方躲避后果可想而知;二是西平地域偏僻,远离都城,以羌胡为邻,位置与长安以东的平原郡正好相反,是迫害者意想不到的地方,比较安全;三是西平可能有族人或可靠的下级任职,投靠他们能够得到照顾和保护,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四是由政府统一组织的强行迁徙,不容个人选择。据《汉书王莽传》记载,“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王莽始设西海郡,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万数”。经查,西海郡城即今青海海晏三角城,公元五年建城,公元二十五年随着王莽的覆灭而废弃。当时,沿湟水上游以西的广大地区都被卑禾羌占据,为了收回这片土地,创造四海升平的景象,王莽主政后派人带着大量钱财到卑禾羌与其首领良愿商量以钱买地,看到堆得像小山一样白花花银子良愿大喜过望,立刻答应愿意献地西迁。于是鲜水海(今青海湖)、允谷(今盐池)一带广大地区尽被汉朝收回。王莽请示主政的太后王政君同意,在今青海海晏三角城设西海郡,统一管理这一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强行迁徙犯人及其家属数万人填充。这次犯者填西海移民发生在鞠谭被判有罪的六年之后,可以认定麴閟就是在这次大规模迁徙中来到湟中。

 

 那么麴閟初到湟中的定居地在哪里呢?据史料分析应该在距西海郡城濒临的临羌(今青海湟源)到西平亭(今西宁)一线,其确切地点是刚来时在临羌,以后逐渐转移到西平亭,最后以西平亭为据点向四周呈放射性发展。据《后汉书》记载,西汉早期在湟中地区沿湟水流域设置临羌、安夷(今平安)、破羌(今乐都)三县和西平亭,其中西平亭是当地驻军屯田的治所,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单位,地域和行政上受临羌县所辖。从建置名称看出,这三县一亭是为抵御西北羌胡所建。三百年后,到了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东汉撤销西平亭设西平郡,在西平亭原址上另设西都县作为西平郡治所统辖湟水四县。按照汉朝规制“以人口千户为限,大县设令,小县为长”,西都设立之初最高行政长官叫“西都长”,看来人口显然不满千户。可见麴閟刚来时这里只有西羌驻军或少量家属,这是确定麴氏初来湟中定居在临羌附近的主要原因。

 

 临羌是传说中西王母的故乡,它背靠昆仑之墟,面对瑶池仙境,高原气候,冬暖夏凉,是景色宜人,水草丰美的栖息之地,到今天仍被赋予“夏都”之美誉。但观景解决不了生存。麴閟初来时这里的物质生活与京都长安的奢华简直无法相比,他们结庐为室,因穴而居,一定经历了十分困难的草创年代,但这都是暂时的。最痛苦的是来自隐姓埋名、与世隔绝所造成精神上的压抑,他们不敢公开身份,不敢公开结交官府,不敢惹是生非,只能默默地忍受着一切,自谋发展,等待时机。

 

 从另一方面分析,麴閟的避难是一种有组织的撤离。史料记载,鞠谭虽然被削职为民但并未遭到抄家,在京城做官所聚敛的财富为西平麴氏初期创建家园,开拓领地,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巨大物质支持,使他们很容易跻身当地士绅行列,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可靠经济保证。十三年后新莽篡汉以及刘秀连续多年匡扶汉室的战争所造成的权力真空,使这种负罪感和精神压抑逐渐淡化,在政治上为麴氏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临羌县以羌胡为邻,居住地犬牙交错,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西羌人好斗,用兵骁勇强悍,常以抢掠为生,他们聚众结社,呼啸而来,满载而去,飘忽不定。在当地政府鞭长莫及无法提供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一方面重金收买羌胡头人用以获得暂时安宁,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家族武装进行有效自卫应是当时麴氏谋生存的主要策略。在长期打打合合的争斗中,这支家族武装得到了极大锻炼,他们熟练掌握并运用了羌人快马弯刀,出其不意的战法,成为威震一方的强大的麴氏家族武装集团。

 

 二、匡扶汉室多次举兵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东汉末年,著名的黄巾军之变引发了空前的社会动乱。东汉王朝在兵力空虚的情况下允许地方豪强参与平叛,给长期养精蓄锐,意欲开疆扩土觑視政权的地方大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种势力跃跃欲试粉墨登场。西汉末年避难湟中的麴氏家族经过二百年发展已经具备了参与政治的条件,他们一改过去长期压抑的精神世界,扬眉吐气的提兵跃马登上政治舞台。

 

(一)、初次举兵的武装尝试

 

 麴义。据《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麴义是凉州西平人,少年时代就爱好弓马骑射,长大后受命统领家族宗兵长期与羌胡征战,非常了解羌人战法,他的部队骁勇善战。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中原爆发黄巾之乱,汉灵帝派遣左中郎将皇甫嵩平叛,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皇甫嵩到凉州招兵,麴义率家族兵勇一千多人应招。在冀州、并州一带与黄巾军大战皆大胜而归,很受皇甫嵩赏识,平叛结束后皇甫嵩还朝,麴义留守黎阳在冀州牧韩馥手下做参将。董卓进京,把持朝政,意欲篡汉,天下各路诸侯共推家世四世三公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尽管身为盟主也不见得管用,在那个军阀割据各揣心腹的年代,谁听谁的?袁绍欲要西征受冀州韩馥阻隔却不能成行,麴义毅然逼降韩馥力迎袁绍西进。袁绍进入公孙瓒的地盘公孙瓒也不欢迎,强行通过双方势必撕破脸皮进行一场大战。当时若论实力袁绍根本无法与公孙瓒抗衡,正是由于麴义的超凡军事才能,才使得袁绍最后战胜公孙瓒,成为北方霸主。

 

 著名的界桥之战,麴义以八百刀斧手一千弩兵坚决抵御了公孙瓒强悍的白马义从轮番进攻,最后一个反冲锋杀得公孙瓒数万步骑兵丢盔卸甲,麴义乘胜追击直杀到二十里外公孙瓒中军大营,砍了牙门大旗方才凯旋而归,途中还驱散公孙瓒围攻袁绍的另一支骑兵救了袁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界桥之战虽然并未完全改变袁绍与公孙瓒的实力对比,但却大长了袁绍及其追随者的志气。界桥大战以后,麴义受命多次与公孙瓒交锋,均胜多败少。史家评论麴义“是公孙瓒的克星”。一些三国爱好者评价麴义的武艺不亚于赵云,应当在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以及张郃之上,是河北第一名将。

 

 麴义为袁绍立下赫赫战功,但结果却非常富有悲剧性。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在袁绍发重兵围困易京,最后消灭公孙瓒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将麴义诱杀,《后汉书 袁绍传》记载罪名是“自持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一位大家在评价麴义和袁绍的关系时说:麴义为人刚烈、孤傲,不懂进退之节,不谙从政之道,更不会阿谀逢迎,这自然不对袁绍的胃口,袁绍此人外宽而内忌,虽然看上去一付礼贤下士的样子,实则性情沉猜,果于杀戮,对麴义这样功高盖世、文武双全而又不会附迎的下属自然不会放心,因此找个借口将杀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麴义最终失败了,但麴义兵进中原的星星之火却点燃了西平麴氏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改变现状的光明前程。

 

 (二)、反对曹魏篡汉所进行的多次武装斗争

 

 麴演,西平人。《三国志 苏则传》记载,公元219年,就在曹丕登基的前一年,武威人颜俊、张掖人和鸾、酒泉人黄华、西平人麹演等分别起兵造反,他们各自占领所在的郡县,自封为将军相互攻击。不久,和鸾杀了颜俊,武威人王秘又杀和鸾。时任护羌校尉的金城太守苏则出兵首先征讨麴演,麴演被迫投降。同年,麴演勾结张掖人张进,酒泉人黄华等再次反叛,他们联合武威的三个胡人部族大肆劫掠,武威太守毋丘兴频频告急。当时镇西将军郝昭正率兵驻扎金城,得到的旨意是“屯守金城,兵扼要冲,不得西进”。可是苏则与郝昭等人商议认为,叛军目前虽然声势浩大,但毕竟是刚刚组合未必同心,若此时发动突然袭击必可破敌,如果上奏朝廷发兵,待到叛军部署完毕就难以制服了。于是违诏发兵直指武威,先迫使反叛的胡人投降以削弱叛军后援。得胜后立即移兵张掖,麴演听到后亲帅步骑三千假意迎接苏则大军,准备伺机而动,苏则将计就计以召见为名将麴演诱斩。紧接着指挥大军合围张进,斩张进收降其部众。此时黄华见大势已去,放出扣押的人质请求投降,河西平定。

 

 这段记载是对当时凉州氏族割据势力和羌人部族侵扰形势的一个高度概括,实际上早在中原爆发黄巾之乱时西北就曾发生过边章、韩遂反叛,那时的中央无力西顾,各地方大族乘势占据州县,自立为王,西北羌族也趁乱东移,形势十分混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麴演在西平也驱逐郡守,自号将军,开始了麴氏对湟中地区的家族统治。曹魏统一北方后,先后派苏则为护羌校尉,张既为凉州刺史,专门负责阻止西羌部落东进和对家族割据势力的镇压。

 

    麴演举事后曾多次被剿,剿而诈降,降而复叛,直到被曹魏杀害。麴演被害后,反叛的火种仍然没被扑灭,一有时机就会死灰复燃。

 

 麴光,西平人。《三国志 张既传记载,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麴光率众杀死西平郡守举兵反叛,张既部下将领都主张马上去攻打他们。张既说:造反的主谋只有麴光等少数人,西平百姓不一定全都知情。如果轻率的发兵征讨,当地百姓、羌胡部族就会说国家不辨是非,促使他们进一步联合起来与我对抗,这种做法不是为虎添翼吗!麴光造反依靠羌胡为后盾,如果用重金收买羌胡首领,离间其与麴光的关系,必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意见统一后马上对羌胡发布告示:凡是被麴光等人诱惑欺骗而加入叛军的一律原谅,能够杀死叛军将帅送来首级的加倍封赏。檄文发布以后,麴光的部下杀死他并送上首级,其余的人还像过去一样相安无事。

 

 这次反叛历时较短,是在老冤家张既同将军夏侯儒联手击败酒泉苏衡谋反,击溃羌族大户邻戴以及丁令匈奴一万多人马,修边燧,筑要塞,逼得西羌人惶恐不安,不断来降,魏军大兵压境的不利情况下进行的,因为缺乏对时局周密的研究,没有充分利用对方的薄弱环节,麴光的失败在所难免。

 

 麴英,西平人。《三国志 明帝纪》记载,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麹英率众反叛他们临羌西都长,最后被镇西将军郝昭发兵剿灭,麴英被杀

 

 从上述史籍得知,曹魏取代东汉后,自东汉末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这九年中,西平麴氏共举行三次成规模的武装反叛活动,虽然均以失败告终,却强烈表现出不与篡汉之贼同流合污的决心。麴氏的武装反叛活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人心向汉,人心思安,结束动乱,厌恶战争的社会潮流。

 

 西平麴氏的武装反叛遭到曹魏政权的血腥镇压。为防止再叛,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当局将西平麴氏大部分迁往金城郡治榆中,从而完成了麴氏郡望从西平向金城的转移。其中麴氏的一支离开西平后,经过数千里艰辛跋涉,直接迁徙到东莱黄县定居。在东莱,他们悄然恢复原来的姓氏——鞠姓,从此开始了鞠氏在胶东存在的历史,这就是《姓苑》所称“鞠氏出东莱”的真实过程。

 

经过这次向金城大规模强行迁徙,西平麴氏反抗火种暂时被息灭,但是,具有二百多年积累强大的西平麴氏武装集团并未被斩尽杀绝,一百年后到十六国前凉时期战火又重新燃起。据《晋书 张轨传》记载,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西晋凉州刺史、西平公张寔在凉州称帝,建立前凉政权。由于不服张寔统治,西平太守曹祛起兵造反,被张寔部将宋配平定。当时张寔的谋士曾献计说:“对待这些造反的人,务必使其脱离本土才能永绝后患”,可惜这一建议在当时并没有被采纳。等到稍后西晋秦州刺史裴苞、东羌校尉贯兴“据险断使”对抗张寔,曹祛余党西平人麴儒看到时机成熟在西平又一次起兵造反,他们绑架太守赵彝,劫持福禄县(今酒泉)令麴恪在西平称王,张寔亲帅大军征讨,斩杀麴儒平定叛乱。由于汲取以前教训,强迁麴氏首恶者六百余家出西平,具体迁到何处史书并未记载,而据史学大家葛剑雄论证“估计是安置在张轨所治的姑藏(今武威)附近”。笔者认为“姑藏附近”应包括今酒泉一带,因为麴氏有一款著名四字联“金城望族,泉郡名宗”,上联指西晋愍帝大都督金城人麴允,下联则专指北齐尚书令、豫州刺史西平酒泉人麴珍。至此,曾盘踞在临羌、西都、安夷、河关这一三角地带三百多年庞大的麴氏集团基本被斩草除根。麴氏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以金城为中心辅佐沮渠氏进入高昌乃至建立麴氏高昌称王一百三十四年辉煌的时代。

 

 三、武装活动的动因及其研究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西平麴氏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依靠羌胡各部族的大力支持,养精蓄锐招兵买马,先后多次举兵参与西北和中原地区的政治活动。其武装举事的动因是什么?

 

 一是匡扶汉室。麴氏祖居中原,祖上长期在西汉王朝为官,世受皇恩,长期受到正统思想的熏陶,“大汉子民,有恩必报”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尽管鞠谭曾经受到当局的残酷迫害,他仍然认为是息夫躬、孙宠等小人所为,忠君思想毫不动摇。当中原爆发黄巾之乱,东汉政权岌岌可危时,毅然派遣麴义进兵中原协助皇甫嵩平叛。当十八路诸侯共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时,尽管袁绍当时还十分弱小,麴义仍然把具有四世三公头衔的袁绍视为正统,将匡扶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袁绍身上。叛韩馥、大战公孙瓒,以多次胜迹对袁绍给以大力支持,最后终因投靠对象的目光短浅、气度狭小而不得善终。曹魏统一北方后,麴氏把曹魏当成篡汉之贼,先后三次举兵反叛,虽然都遭到残酷镇压,确表现出不与篡汉之贼为伍的决心。

 

 二是觑视政权,拥兵自重,试图造成武装割据。麴义兵进中原与黄巾军进行多次大战均大胜而归,黄巾军被瓦解后如果立刻收手返回原籍也可谓是功德圆满,可他却偏要留守黎阳跻身韩馥手下做一区区将军,以麴义的战术韬略这可能是他最终想法和目的吗?不是,参与中原政治,等待时机以求异程才是他的本意。在那个天子失威,军阀混战的年代,各世家大族参与政治,觑视政权的愿望无可厚非,最终要看是否具备条件。麴义虽然勇冠千军,但终归是一介武夫,缺乏政治远见,况且帐下缺少一位能够帮助他谋划全局的谋士,这是造成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而麴演、麴光、麴英对曹魏的武装反叛都带有这种目的,只不过因实力弱小未能如愿。

 

 综上所述,东汉末年到曹魏时期麴氏所进行的一系列武装活动,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拥兵自重,妄图造成事实上的武装割据,达到觑视政权、跻身社会高层的目的!

 

[此帖子已被 居庸关 在 2010-4-3 21:26:32 编辑过]

2010/3/12 8:53:54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ju329
 



角色:VIP
等级:尚书
发帖:715
经验:2387
金币:2387
注册:2007年1月23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辛苦了


人生旅途\珍惜万千\开开心心\每一天
2010/3/13 12:01:37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鞠万令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总督
发帖:82
经验:260
金币:260
注册:2009年2月24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拜读!
2010/3/13 21:17:52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居庸关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625
经验:2052
金币:2052
注册:2006年12月1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界桥之战是中国古代用兵以少胜多,以步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
  
  一般来说,两军对阵步兵是经不起骑兵冲击的。而麴义采取的战术是八百刀斧手匍匐于地列阵在前,一千弩兵分置后阵两侧,使之射击形成夹角。待敌阵发起第一波次冲击时弩兵千箭齐发已有杀伤,侥幸冲到阵前的骑兵被刀斧手跃起,左手持盾御敌,右手挥刀力斩马腿,紧接着猛打猛冲直陷敌阵,把公孙瓒列阵撕出一道缺口,直追到二十里外的大本营。从对方发起冲击到刀斧手陷阵是一个非常连贯的战术动作,其精髓是三猛战术,没有三猛不足千人攻陷数万人结阵是不可想象的。麴义用兵以猛著称,再加之技巧便无人可敌了,这是真实的冷兵器对阵。
  
  古代战争并不像《三国》描写的那样,双方对阵先由主将厮杀,谁赢了战斗就赢了。
  
  我写这帖主要想法是对网上所谈麴氏郡望进行商榷,是只有金城还是西平金城两地?兰州和新疆的一些学者发文说麴氏的郡望只有金城一地,从上文罗列的事实证明其郡望是先西平后金城,在金城成为郡望以后很长时间麴氏在这两地共存,因为在前凉时期麴儒在西平曾发动大规模反叛被张寔镇压,外迁麴氏骨干部众600余家,迁到哪里史籍没说,据文史大家葛剑雄考证迁到姑藏(武威)。
  
  当局对西平麴氏的迁徙前后共两次,第一次是西平麴英反叛被镇压后迁金城,第二次是100年后的西平麴儒反叛迁姑藏。我分析当第一次强行迁徙时就已经有人直接迁到东莱,而迁到东莱的麴氏有一个分支又恢复鞠姓,其他麴氏仍沿用麴姓,这个麴后来简写成曲,这就是当前山东半岛鞠曲共存,并号称“鞠曲一家”的原因。
  
  时隔一千七百多年,真是往事如烟,沧桑巨变啊。
2010/3/15 15:57:47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juhongwei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侍郎
发帖:331
经验:1056
金币:708
注册:2008年4月13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鞠洪苇/祥和安康!
2010/3/17 17:57:08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居庸关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625
经验:2052
金币:2052
注册:2006年12月1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6

再追加一段——

 

经过这次向金城大规模强行迁徙,西平麴氏反抗火种暂时被息灭,但是,具有二百多年积累强大的西平麴氏武装集团并未被斩尽杀绝,一百年后到十六国前凉时期战火又重新燃起。据《晋书 张轨传》记载,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西晋凉州刺史、西平公张寔在凉州称帝,建立前凉政权。由于不服张寔统治,西平王叔兴联合曹祛起兵造反,被张寔部将宋配平定。当时张寔的谋士曾献计说:“对待这些造反的人,务必使其脱离本土才能永绝后患”,可惜这一建议在当时并没有被采纳。等到稍后西晋秦州刺史裴苞、东羌校尉贯兴“据险断使”对抗张寔,叔兴余党西平人麴儒看到时机成熟在西平又一次起兵造反,他们绑架太守赵彝,劫持福禄县(今酒泉)令麴恪在西平称王,张寔亲帅大军征讨,斩杀麴儒平定叛乱。由于汲取以前教训,强迁麴氏首恶者六百余家出西平,具体迁到何处史书并未记载,而据史学大家葛剑雄论证“估计是安置在张轨所治的姑藏(今武威)附近”。笔者认为“姑藏附近”应包括今酒泉一带,因为麴氏有一款著名四字联“金城望族,泉郡名宗”,上联指西晋愍帝大都督金城人麴允,下联则专指北齐尚书令、豫州刺史西平酒泉人麴珍。至此,曾盘踞在临羌、西都、安夷、河关这一三角地带三百多年庞大的麴氏集团基本被斩草除根。麴氏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以金城为中心辅佐沮渠氏进入高昌乃至建立麴氏高昌称王一百三十四年辉煌的时代。

2010/3/28 21:06:02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居庸关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625
经验:2052
金币:2052
注册:2006年12月1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7

为注释上文,讲这样一段故事。

 

西晋永康年间,西北地区传言:“有张氏兴盛凉州”。于是凉州张氏大族皆蠢蠢欲动,相互争锋,最有代表性的是张轨和张越。张轨原是西晋朝廷重臣,听到预言后主动解除朝中职务,自愿回家乡任护羌校尉兼凉州刺史,在众朝臣的一致保举下如愿回乡。张轨回到凉州后,联合当地大族招兵买马,抑制羌胡,铲除割据势力,兴办教育,稳定地方起到一定作用。正待大展宏图之时,不料患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便命儿子张茂代管州事。

此时又跳出来个张越,张越也认为预言是指自己,自动辞掉樑州(即梁州,辖地陕南和川黔一部,治沔阳今勉县)刺史,告病回凉州以图发展。张越也是凉州大族,虽然都姓张,可能近祖不是出自一支。张越看到张轨抱病认为时机成熟,首先联合酒泉太守张镇密谋用秦州刺史贾龛取代张轨,然后又派人到洛阳请当朝上书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用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又唆使张轨的部下麴晁到朝中告张轨重病不能履行职务。一切安排完毕后曹祛欣然上任西平,而贾龛却被其兄长劝止。张越又唆使军司杜耽上表推荐张越为凉州刺史并答应事成之后把刺史让给杜耽。乱糟糟的一通谋划后张越自以为大功告成,专心等待上任。

张轨了解此事后原来也打算退让,并表示:同为张氏子孙相互争斗成何体统,还是到自己熟悉的宜阳隐居去吧!这个想法遭到部下长史王融和参军孟畅的极力反对,到手的权利怎能拱手相让!于是首先发布戒严令,然后任命另一个儿子张寔为中都护,起兵讨伐张越张镇。大兵压境二张束手无策,哭诉都是受到功曹吴链的蛊惑并杀死吴链献上人头请罪。张寔移兵曹祛,曹祛逃走。张轨指令武威太守张典亲自上朝上表忠诚并汇报张越诬告一案,获得晋怀帝同情,下令停止刺史调动,诛杀曹祛。

永嘉乱后,晋怀帝被俘平城晋愍帝即位,张轨继续支持愍帝,派参军麴陶领兵三千入卫长安。

2010/4/4 22:18:45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鞠海峰
 



角色:管理员
等级:尚书
发帖:1407
经验:4525
金币:10666
注册:2006年11月30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8

庸关真实咱们鞠氏历史学家,学习


还是喜欢这句: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2010/5/17 11:12:53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及其家世
鞠海峰
 



角色:管理员
等级:尚书
发帖:1407
经验:4525
金币:10666
注册:2006年11月30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9

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提供给庸关

 

《魏书》中的魏书八记载: 张绣,武威祖厉人,骠骑将军济族子也。边章、韩遂为乱凉州,金城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绣为县吏,间伺杀胜,郡内义之。遂招合少年,为邑中豪杰。  

 

 边章、韩遂起兵凉州是在汉灵帝中平1-2年,即公元184-185年,金城于184年即被边章韩遂攻破,祖厉即甘肃靖远,麹胜有的资料写作曲胜、鞠胜,倒是鞠曲麴同源的佐证。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金城鞠姓似乎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将西平麴氏大部分迁往金城郡治榆中之前,金城已经有了鞠姓,鞠胜能否证明这一点,不然历史何以记载金城鞠胜?不过也说不准,因为西平至金城,400里路,不是什么远途,也有可能这个鞠胜祖籍西平,但个人在祖厉谋生或者为官吏。

  




还是喜欢这句: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2013/4/23 23:02:09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3/29 20:18:49
Processed in 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