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探索:商君书解读(二十)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鞠氏文化≡说文解字法家思想探索:商君书解读(二十)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2538       
法家思想探索:商君书解读(二十)
鞠海峰
 



角色:管理员
等级:尚书
发帖:1407
经验:4525
金币:10666
注册:2006年11月30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弱民第二十


弱民篇的语言风格与相邻的几篇颇有不同,而与《去强》、《说民》等篇风格相近,似乎更像是商鞅的原作,或者距离商鞅时代很近的后人对商鞅言论的记述。感觉弱民和去强说的是一回事,不过角度不同而已。

解读之前想说明‘弱民’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很重要,是否有愚民的意思?是否是控制压制民众的意思?有人说商鞅的弱民不是要把人民变成弱者或白痴,利于君主操控,商鞅要弱的事民势。有人说是要让秦国的民风不那么彪悍,不那么争勇斗狠,不能让这种民间斗殴凌驾于法制之上。研习到弱民篇,个人感到上述理解的确是商鞅的初衷,但商鞅的去强和弱民也的确有压制民众和愚民的成分,如《垦令》篇说“民不贵学问”,以为:“民不贵学问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而不殆。” 《农战》篇中又说:“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民众中有千分之一的人有一定的知识,也会败坏行政主张的实施。民众心理简单,专心务农,就便于管理,易于驱使,这的确有压抑民众的欲求、智能、意愿、权利,限制其可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行政的愚民之嫌。

下面看看弱民篇是如何说的: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这里的‘民弱国强,国强民弱’完全象商务谈判双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民势强于国家的势,国家的号令就打了折扣,反之国家就强势。所以说有道的国家要务都在于增强国家对民众的强势。民众质朴(易领导)国家就强,民众浸淫在文化、民间组织、技术能力上,这样的民众聪明有智慧就不利于领导,所以商鞅说淫则弱。民众势弱就会易于遵循国家法治轨道,淫则往往超越国家意志(由此看来这里的淫理解成民众的聪明和能力还是正确的),故曰:以增强民众强势的政策以去除不守法的民众国家力量就弱;采用弱民政策以去除不守法的民众,国家力量就强。


[民,善之则亲,利之用则和;用则有任,和则匮;有任,乃富于政。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 老百姓啊,你对他好就会和你亲近,使用驱使民众政策对民众有利,民众就会与国家同心,这样的常使用会使民众愿意承担责任,全力工作,这样对国家的政事有利(富于政),(但如果)君上如果舍弃法度,过于迁就对民众有利的好处,就会滋长民众的奸邪行为。这个论述颇像父母不能一味宠惯孩子,还是有道理的。


[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鼓励致富仍然有指导价值,我们现在不也是这样吗?人民生活富裕了,社会再不像改革前那样质朴,并且产生了很多如虱虮一样的弊端,任谁都能举出几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所以说民众富裕了就不易役使,那就让他们以粮谷顶替外出服役,使他们每人都出力,那样农民就不怠惰。农民不怠惰,六种弊端就不会产生。所以国家富强,人民守法就是强而又强。

想想现在的房地产问题就是这样,国家难以号令地产商以国家民众利益为重,赵本山为凝聚他的赵家班,用的也是类似商鞅的控制办法,农耕时代以粮食为力量的源泉,现代恐怕要以资本为源泉了,商鞅强调的是国富而贫治,可解一时的国家治理问题,但国富而民不富也会有问题,看来这是个寻找最佳平衡点的问题。美国目前已经完全沦落为资本家操控的政权了。


[兵,易弱难强。民,乐生安佚,死难难正,易之则强。事有羞,多奸;寡赏,无失。多奸疑,敌失必,利。兵至强,威;事无羞,利。用兵久处利势,必王。故兵行敌之所不敢行,强;事兴敌之所羞为,利] 军队衰弱很容易,而使之强大比较困难;人都是爱惜生命、贪图安逸的,让他们慷慨死难是难以做到的。如果是这些很难的事情变得容易,国家和军队就会强大。此论述颇与逆水行舟相似,本篇的语言典型战国早期朴质简练的古语,艰涩难懂,查阅很多翻译多不准确。事有羞的‘羞’感觉用现代语义和本义都可以解释通,但考虑全段意思,还是用羞于启齿无法体面摆到桌面为准确,事情存在羞于明说的现象,背地里一定多使用奸诈诡计手段。感觉这里说的多是指国家政事和军队管理中的事情。‘寡赏’的直译是少奖赏,引申应该是国家军队在奖赏上应当慎重,这样就会没有过失。这是说使兵民如何敢于死难应注意的方法。(我方)多奸诈诡计和疑兵,必然造成敌方的失误,这对我有利;军队训练到强悍就会产生威势;军队管理事物上不用羞于启齿的暗事是最有利的。带兵治军能够保持长久处在有利的势态,国家必然兴旺。所以说用兵做敌人不敢做的,必然就强大。做事情做敌人认为可耻的事(即诡计奸诈计谋),国家就有利。


[法有,民安其次;主变,事能得齐。国守安,主操权,利。故主贵多变,国贵少变] 法度有常,人民才能各字其位;君主随机应变,才能万事成功。国这家有常法国君操纵大权,就有利。所以国君以机变之能为贵,国家以稳定为贵。


[利出一孔则国多物,出十孔则国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乱。治则强,乱则弱。强则物来,弱则物去。故国致物者强,去物者弱] 。这段是《壹言》篇的思想,不做解读了。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这段是论述利出一孔的作用,贵爵、尊官、重赏都是贫贱的民众渴望的,治理国家就是用法治政策激发民众和士兵‘乐用’、‘轻死’,这样的政策下军队就会强大。民众有自以为荣的荣誉就轻视官爵,富裕轻视国家的赏赐。用刑法治理民众,引导民众按照刑法的规定去摆脱羞耻低下的地位,战争时他们才会出战。(如果)民众怕死,政治纷乱,这样的状态去与别国交战,兵众与农民都会怠惰,国家力量就弱。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法民。三官生虱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者有朴必削。农有余食,则薄燕于岁;商有淫利有美好,伤器;官设而不用,志、行为卒。六虱成俗,兵必大败] 农、商、官是民众的三种常态谋生行当,农民耕恳土地,商人贩卖货物,官吏治理人民,这三种职业会产生六种虱子一样的害处,即“岁、食、美、好、志、行”。 “岁”是安享天年; “食”是饱食终日,安逸享乐; “美”是崇尚美好奢华的生活; “好”是业余爱好追求; “志”是官吏失去志向追求; “行”是官吏不再努力工作。这六种虱子生了根,国家必定削弱。六种虱子形成风俗,军队出征,必定是大败的。

观成吉思汗为什么以落后生产力的游牧民族而横扫东西方两大文明,看来就有草原民族因不甚富裕没有六种虱害,从而军力强盛的原因。


[法枉治乱,任善言多。治众国乱,言多兵弱。法明治省,任力言息。治省国治,言息兵强。故治大,国小;治小,国大] 法度邪曲,统治就要错乱。任用贤良,谈论就要盛行。治道纷繁,国家就乱。谈论盛行,兵力就弱。法度明确,治道就会省简。任用力量,谈论就会停止。治道省简,国家就治。谈论停止,兵力就强。所以治道扩大,国土就相当于缩小了;治道缩小,国土就相当于扩大了。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强之,兵重弱。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弱之,兵重强。故以强,重弱;弱,重强。王。以强政强,弱,弱存;以弱政弱,强,强去。强存则弱,强去则王。故以强政弱,削;以弱政强,王也] 政策的出台和运作能够抓住人民不希望得到的恶果厄运,就能有效的制约民众的强势,使民势衰弱。反之,民势就强。民势弱国势就强了,民势强国势就弱了。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更强,结果,国家的军力就弱而又弱了。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转弱,结果,国家军力就强而又强了。所以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弱;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来治理强民,国势就弱;用弱民的政策达到弱民的目的,国势就强,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统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


[明主之使其臣也,用必加于功,赏必尽其劳。人主使其民信此如日月,则无敌矣。今离娄见秋豪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钧之重,不能以多力易人;圣贤在体性也,不能以相易也。今当世之用事者,皆欲为上圣,举法之谓也。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楚国之民齐疾而均,速若瓢风;宛钜铁釶,利若蜂虿;胁蛟犀兕,坚若金石;江、汉以为池,汝、颍以为限;隐以邓林,缘以方城。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唐蔑死于垂涉,庄謟发于内,楚分为五。地非不大也,民非不众也,甲兵财用非不多也;战不胜,守不固,此无法之所生也,释权衡而操轻重者]。 明君任用他们的臣下,用之所长一定要充分体现他的功绩,奖赏一定要极尽符合他们所付出的辛劳。国君使臣民相信这一点就像相信日月一样,这样的国家就无敌于天下了。离娄能看到秋毫之末而不能将他的明目给旁人;乌获能举起千钧的重量却不能把他的神力给予旁人。圣贤在才能方面也不能给予旁人。当今掌握政权的人都想成为圣人,那就要实行法治了。舍弃法度治理国家好比负重远行而没有牛马,又如想渡过大河而没有船。一个国家人口多,兵力强是成就帝王之业的大资本,但如不严明法令巩固它,就接近危亡了。所以,明君修明法度,使民众没有淫邪之心,游闲处士都不得不参加战争,万民都努力于农作和战争。这样的国君就是明白治国的道理了。楚国的民众行动迅速而统一,行军快如旋风。手持钢铁制成的矛,如蜂蝎的刺一样锋利,身披鲛鱼、犀牛皮制的铠甲像金石一样坚固。又有长江、汉水作护城河,有汝河,颖水作凭借,有邓林作屏障,有方城作要塞。可是秦兵到来,攻下鄢郢如同摧枯拉朽。唐蔑在垂涉战死,庄蹻在国内起义,楚国就一分为五。楚国土地不是不广阔,人民不是不多,兵甲财物不是不充足,而作战却不能取胜,防守不能坚固,这就是不修明法度的结果,如同舍弃称重的工具而去量轻重一样。

<DIV align=right><DIV class=bbs_postadminlog3></DIV></DIV>


还是喜欢这句: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2011/7/13 11:16:56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4/16 16:59:49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