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家谱研究≡家谱研究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0 | 点击数:2697       
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居庸关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625
经验:2052
金币:2052
注册:2006年12月1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利用春节的初一、初二两天对《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增补。在这次修改增补时我又查阅了《资治通鉴》和《十六国春秋》等大量资料,同时借鉴了平原和海峰贴出的《鞠彦云墓志》以及仓海的《家谱序言》,在保留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又主要调整提出了东莱鞠氏应出自汝南的观点;东莱是鞠氏继汝南之后的又一个郡望的观点;“山阳衍派,太傅分支”的山阳应是淮安山阳的观点;山东鞠姓是以土著为主后来的迁民为辅的观点;任职升迁是鞠姓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的观点;鞠羡闯辽东是造成目前满族鞠姓和朝鲜族鞠姓存在的观点。

为此,我已经对“家谱研究”版块我的那篇《鞠姓起源分衍与迁徙》进行了重新修改编辑,有兴趣请一阅并提出意见和质疑。

若要就近浏览请参看如下段落(其他小段的修改不在这里一一贴出):

-------------------------------------------

 

据宋代陈澎年所著的《广韵》记载:鞠姓“出自东莱”。东莱在唐代以前为东莱国或东莱郡,汉高帝置郡,置所在掖城(今山东莱州),管理范围相当于今天山东半岛的东北部地区。《广韵》源自《切韵》,其全称叫《增广切韵》,《切韵》是隋代刘臻所著,可见东莱郡应是东汉末年至隋代以前这一时期鞠姓的郡望。实际上早在东晋十六国前期就已经有鞠姓在东莱郡居住繁衍和任职的记录。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公元三世纪有鞠羡、鞠彭、鞠殷祖孙三代都作过东莱太守的记录。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由嫡传的祖孙三代先后就任相同的职务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种巧合,然而,这却是真实的历史。

 

东晋十六国前期,社会进入了空前的大动乱。公元3072月,东莱郡长鞠羡被变民首领王弥攻击斩杀,西晋怀帝的兖州州长苟晞又任命鞠羡的儿子鞠彭为东莱郡长。公元30912月,王弥的部下曹嶷又率兵前来攻掠土地,郡民都愿为鞠彭拼命死战,使得曹嶷的军队虽然很有战斗力却不能取胜,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拉锯式的战争,这种拉锯战一直坚持了十年,到了公元320年,鞠彭眼见这种无休止的争斗使得郡民生灵涂炭,便不听从劝阻率领众乡亲一千余家,乘船渡过大海投奔辽东郡。非常巧合的是事隔18年后鞠彭的儿子鞠殷也被前燕国主慕容俊任命为东莱太守。于是在公元356年,时任前燕乐浪(今朝鲜平安南道一带)太守,爵封大长秋的鞠彭在给儿子鞠殷的信中告诫说:“王弥、曹嶷肯定也有子孙后代,你一定要很好地招纳抚慰他们,不要计较过去的怨恨,以防扩大祸乱的根源”。鞠殷遵照父命经过推问访察,在山中找到了王弥的侄子王立、曹嶷的孙子曹岩,便邀请他们前来相见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鞠彭听到后又派使者给他们送去车马衣服,东莱郡的百姓从此太平了。这段故事不但记录了鞠姓族人在东莱早期活动的历史,而且也揭示了鞠姓先祖宽宏大度、不计前嫌、爱民如子的优秀品德。

 

然而时间又过一百多年后到了南北朝时期,有东莱郡黄县籍人,官居给事中的鞠璋、时任东莱太守东武侯的鞠延增和官居魏郡太守宁远将军的鞠彦云祖孙三代在东莱居住任职的记录:宋明帝刘彧(yu)泰始三年(467年),青州刺使沈文秀拒命谋反,大将军刘怀珍奉命征讨。当连破数城攻击到东莱郡时,沈文秀的下属时任东莱太守的鞠延增劫留高丽使者并率众数百人据守城池迫使进攻受阻,最后刘怀珍在与其他部队的合击之下逼降鞠延增使之归顺。清朝光绪初年一农人掘井时,在位于山东黄县南十里的战家夼(kuang)北,掘得刻有“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的一方墓志铭才使得鞠氏祖孙三代的这段历史重见天日,碑文写道:维大魏本州秀才,奉朝请,辅国府长史,镇南府记室,给事中,上书郎中,奉车都尉领郎中,魏郡太守,宁远将军,统军本州司马,中坚将军鞠彦云,以正光四年正月十六日亡。祖璋,给事中;祖母,昌黎韩。父延增,东莱太守,东武侯;母,济南解。妻,武威贾。中坚英才金声,含德玉润,妙识朗于龆年,贞芳茂于弱冠。德贯颜、闵,文通游夏。拂缨朝伍则东夏威恩,背虎邦符则齐鲁易化。而至德消弘,非得其门。焉尽其美,略题閟好,岂写真明者哉。维大魏正光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二日。这方北魏墓志字体浑厚圆润、盖字精绝而被历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所激赏,特别是志文的内容虽不及二百字,而时代、年月、官位、世系、德行、治迹无不悉叙,简要不烦,为志铭中所仅见者,具有极高的价值,乃至其后模仿者屡见不鲜。同时也可以认定,位于原山东黄县南十里的战家夼就是1500多年以前的东莱郡黄县都乡石羊里。这里也正是东莱鞠氏在北魏时期的祖居地和故乡。

 

时间又过了三百多年到了五代十国和宋朝这一时期,又有高密籍的鞠氏四代为官的记录。据《二十五史  宋史  列传一百九十九》记载:“鞠常,字可久,密州高密人。祖真,黄县令。父庆孙,申州团练判官,有诗名。常少好学,善属文。汉乾佑二年擢进士第,裁二十一,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周广顺中,宰相范质奏充集贤校理,出为郓州观察支使,历永兴军节度掌书记、伊阳令。显德四年,诣阙进策,召试,复授猗氏令,迁蔡州防御判官,复宰介休、魏县。开宝中,赵普为相,擢为著作佐郎。时任此官,惟常与杨徽之、李若拙、赵邻几四人,皆有名于时。常应举时,著《四时成岁赋》万余言,又为《春兰赋》,颇存兴托。后为清河令。七年,卒,年四十七。子仲谋,字有开,雍熙中进士,有材干,历御史、东京留守推官、陕西转运,至兵部员外郎,仲谋集其父所为文成二十卷。弟愉,周广顺中进士,与常齐名”。

 

上述鞠氏四代五人的实绩被收入宋史并专门立传说明了鞠常和鞠仲谋在当时的名望,同时也传达了鞠常和鞠仲谋是父子关系这一重要信息。若再结合仓海一鼠家族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的《鞠氏族谱重修世纪图小引》记录的“()自高密至石岗始迁之祖砥公已(以)上六世玉闰公为世纪一世之祖”和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修的《鞠氏重修族谱原世小引》记录的“仲谋公……登石岗览山水之秀遂令次子砥公筑石斯址后迁宫侧……”中表明的鞠仲谋与鞠砥也是父子关系的记载,经研究考证确认从鞠玉闰至鞠砥的辈分关系排列顺序应为:鞠玉闰——鞠 ** ——鞠真——鞠庆孙——鞠常——鞠仲谋——鞠砥……(以下接仓海的家乘枝谱)。其中鞠常的一个兄弟叫鞠愉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广顺年间进士,在当时也与鞠常齐名。

 

《鞠氏重修族谱原世小引》上还介绍说,鞠仲谋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官授康乐(今江西万载)主薄,又于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升任连江县令,在从康乐到连江举家搬迁过程中,当舟船沿锦江顺流而下行驶到赣江边上的新建县石岗时,“舟阻新建登石岗览山水之秀遂令次子砥公筑石斯址后迁宫侧”。家乘的持有人在解释“舟阻新建”一句时说“遇到了洪水,以为不吉利便留下次子砥公在石岗这个地方筑石斯址后迁宫侧”。如果单从《鞠氏重修族谱原世小引》的字面分析,因何“舟阻新建”文中并未说明,“遂令次子砥公筑石斯址”是因为“舟阻新建登石岗览山水之秀”而作出的决定,中国古人特别是豪门仕宦都对建宅选址的阴阳八卦有所研究和偏好,好的宅基地据说可以佑护主人飞黄腾达,家族繁盛兴旺。鄙人以为:这是鞠仲谋在此前13年的为官生涯中深感仕途险恶,联想到这次到连江赴任前途未卜,为自己的将来留下的一个退路。没想到此去连江便创下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官品从此一升再升,从连江县令到殿中丞到皇帝钦点的开封府判官到陕西转运史最后竟作到了兵部员外郎。鞠仲谋最终并没有回到新建石岗的宅第,但他的次子鞠砥一枝在江西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鞠砥的子孙们沿赣江两岸发展到南昌、进贤、高安一带并通过宜春进入湖南或顺赣江而下发展到江汉平原,成为后来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历次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力量。

 

如果把鞠砥一枝的初次修谱时间定位在那篇“残篇断简”的草稿标明的明朝正德甲戌年(1514年),那么它距离鞠性覆“动念思源”修订家谱的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间隔了357年,而鞠性覆修谱时距鞠仲谋过世大约也应在135年之后。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岗的家谱是一部以鞠砥为核心的鞠仲谋在江西的后代的支谱,这部家谱完整的记录了这枝鞠姓的起源立姓和从东莱到石岗的迁徙过程,成为鞠氏家族发展的一个缩影必将名留史册!

 

明朝宪宗成化十三年(丁酉年,公元1477年),江西进贤籍的鞠孟辉被朝廷选拔贡生到京师国子监就读,学业期满后被派遣到云南沧川州作教谕(管理教育的一种学官),卸任后于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徙居湖南武冈。江西进贤是富庶之地,既然已经罢职为什么不回老家而迁居到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呢?原来明朝政府有这样的规定:“明朝的文武官员在任职地入籍妻儿相随的,本人卸任、罢免后,其全家不得返回原籍,本人死亡的,妻儿也不得返回原籍,叫做文武官员任职迁徙的回避制度”。朱元璋制定如此苛刻的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卸任的官员反籍后与民争地或利用在职时国家给予的特权大搞衣锦还乡,为害乡里。从时间和居住地来推断,鞠孟辉应当出自鞠砥之后。从鞠孟辉首次离开家乡到江西鞠氏初修族谱的明朝正德甲戌年从时间上早了37年,到其卸任后的明朝弘治四年迁居武岗时,江西的初修族谱仍然还没有进行,但是这种“远以通百世之灵爽,近以展一族之孝思”的忠义孝悌、诗礼传家的优秀传统却代代相传。留下了“祖世有显德,裕后定荣昌, 传家习诗礼,华国耀文章(仓海一鼠家乘)”;“茂宗世成荣,国泰永康宁,祖德积愈远,昆弟应其昌。当代崇文学,诗书继治先,家传惟孝友,式度启仁贤(ju329家乘)”;“士德永克,世应兆芳,清泽维远,鸿传成章,基业万奠,宗序其昌,汝奉祖考,昭穆相当,理田本善,蕴培文良(鞠传孟家乘)”的泛字诗句,供后人代代传诵。

 

在上述大量史籍中,记载最早的鞠羡的祖上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因何来到东莱史志没有记述,鞠彭、鞠彦云、鞠常这三位横跨六百多年历史长河的鞠姓先祖是否为同一枝鞠氏的嫡系传人目前也无法考证,但是从鞠仲谋那枝的家谱序言中“郡号汝南”的记载可以认定东莱鞠氏是从汝南郡分衍出来的山东鞠姓的土著应该视为不争。在东莱长时期的动荡不定的生活中,这枝鞠姓沿着以掖县(今莱州,东莱郡治所)为中心,向周边地区的黄县(今龙口)、文登、高密不断的扩展和迁徙,高密籍的鞠常和鞠仲谋家族就是这种不断扩展和迁徙的结果。

 

在这种不间断的迁徙中最主要的路径有三条,第一条是上文提到的鞠彭率众跨海北渡辽东的途径;另一条是向东扩展到山东半岛边缘的文登一带;第三条则是向南迁徙到达高密并通过高密进一步向南发展。在这三条迁徙途径中,从东莱郡治所掖城到平度、高密、诸城、莒县、临沂、淮安、扬州一直迁徙到大江南北中华腹地的迁徙通道最为著名,从隋唐时期到元末明初,大部分鞠姓先民都是通过这条通道迁徙到全国各地。在这条通道中,淮安山阳因为依傍运河而成为通道上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集散地,很多先民在从东莱向南的迁徙中都在这里弃车作短暂停留等待乘船,或许有的便在此长期定居下来甚至发展成为当地的高门大户,因而留下了“山阳衍派,太傅分支” 这著名的宗祠对联。在鞠姓先民的迁徙中,有“官迁”和“民徙”两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官迁的迁徙路线脉络都比较清晰,谱牒相对比较完整,泛字井然有序;而民徙的大多都没有家谱,泛字毫无规律乃至无法接续。在种种因素造成的迁徙中,当然也有早期迁出胶东后过了许多代又回迁的情况,正是这种周而复始的迁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官逼民跑”的时代浪潮。

------------------------------

综上所述,鞠氏家族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艰苦的迁徙过程。首先在先周时期甘肃庆阳的北豳起步逐渐向南迁徙进入关中,大约在东周和春秋时期又发展到山东一带,然后两支鞠姓合流。鞠姓的郡望由先周时期的北豳——战国时期燕国的辽东郡——两汉时期的汝南郡——魏晋时期的东莱郡一直发展到宋元时期的山阳郡。其中,上文提到的东晋初年的东莱太守鞠彭率众迁徙辽东的鞠姓与秦始皇灭燕后在辽东襄平的鞠姓土著再次合流又向北或向东迁徙进入三江平原和高句丽,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满族和朝鲜族的鞠姓。据统计,目前中国朝鲜族的鞠姓已经列入前80位。另据研究发现,隋唐时期在“黑水”(今黑龙江)流域一带出现了一个古部落叫“黑水鞠”,很多探源文章都称“黑水鞠”是满族的直系祖先(有争论,目前尚无定论—编者)。对此《新唐书》记载说:“有鞠,或曰祴(gai平声),居拔野古东北,邻于黠戛斯剑海之濒,有木无草,地多苔。无羊马,人豢鹿若牛马,惟食苔,俗以驾车。又以鹿皮为衣,聚木作屋,尊卑共居”。由此证明这个称为“鞠”的部落历史上确实存在。按照“在我国古代史中,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地处中原的民族和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相互的不间断的迁徙、分衍和融合;同时地处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中原民族的向心力”这一基本理论分析,很显然这个作为古代部落名称的“鞠”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鞠姓相吻合决不是偶然的。

 

在汝南郡,由于政权的更迭鞠武的直系后代便从躲避转入公开并且定居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休养生息,家族宗属枝系繁茂,汝南郡遂被确定为鞠氏早期的“郡望”一直流传至今。同时汝南郡在其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呈放射状的向全国各地发展,从西汉晚期鞠谭的入仕京城长安,转而因“东平王事件”的牵连又率其子鞠閟“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鞠为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鞠羡、鞠彭、鞠殷祖孙的任职东莱和稍后的鞠璋、鞠延增、鞠彦云祖孙三代在东莱活动的记录以及其他因生活所迫而进行的不见经史传略记载的迁徙都证明了这种分衍的过程。在各种因素造成的迁徙中,任职导致的迁徙在我国历史上的多次人口大灭绝中经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存权和生命力,正是这种因职务升迁而造成的分衍和迁徙使得鞠氏在历次磨难中将仅存的一点微弱的生命之火得以延续,乃至发展到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具有16(数据来源系转载,不一定准确。笔者认为绝不止这个数字)人口规模的姓氏。

-------------------------------------------

 

2007/2/25 7:38:46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ju329
 



角色:VIP
等级:尚书
发帖:715
经验:2387
金币:2387
注册:2007年1月23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感谢居庸关!我代表本支系族人向您致敬!




人生旅途\珍惜万千\开开心心\每一天
2007/2/25 8:17:48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鞠业强
 



角色:版主
等级:总督
发帖:71
经验:218
金币:218
注册:2006年12月29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感谢!学习了

2007/2/25 10:55:46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鞠海峰
 



角色:管理员
等级:尚书
发帖:1407
经验:4525
金币:10666
注册:2006年11月30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越来越强,


还是喜欢这句: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2007/2/25 10:56:21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鞠泽友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总督
发帖:158
经验:488
金币:488
注册:2006年12月25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学习了 谢谢
2007/2/25 21:07:16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仓海一鼠
 



角色:版主
等级:侍郎
发帖:578
经验:1864
金币:1864
注册:2006年12月7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6




鞠定开--------原籍江西,定字辈
2007/2/26 15:41:45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鞠大山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县丞
发帖:11
经验:41
金币:41
注册:2007年2月13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7

鞠家先祖为有你这样博学之材的子孙而骄傲!!
2007/2/26 21:23:03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鞠革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县丞
发帖:2
经验:6
金币:6
注册:2007年4月10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8

居庸关,好样的!!!

近年来一直有个愿望,想寻根问祖,你的增补编辑让我了解了很多!你目前在哪里生活工作呀?

我的祖籍就是山东黄县,家父就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后来去了东北读书、工作...

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进展!可能的话,找机会一聚!!!

 

2007/4/15 2:21:32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菊花香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总督
发帖:73
经验:231
金币:159
注册:2006年12月20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9

厉害!!佩服中!

希望有朝一日能了我们江苏鞠姓的迁徙路径。




烟花三月下扬州
   泰兴--仪征
2007/4/16 7:56:21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沙丘鞠氏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总督
发帖:141
经验:469
金币:469
注册:2007年4月12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0

居庸关你好,我发现你对家族历史很有研究。我想请你帮我个忙,帮我理清我们这支的情况。我们河北邢台有2000来人,是几百年前从山西迁来,迁始祖为鞠瑞,后传4代为世字辈,有世英等5人,目前已传到第25代,我是第19世。如果你有消息,联系13933715369谢谢你了

2007/4/24 13:58:07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第四次增补编辑《鞠姓起源与早期的迁徙》的说明
居庸关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625
经验:2052
金币:2052
注册:2006年12月1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1

沙丘鞠氏你好。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听说你有家谱,如果能把家谱序言传给我对于考证你们这支的来源会有很大的帮助。

 

你的始迁先祖鞠瑞至今已传25代,看来是从始迁祖开始传四世才记录的谱牒,以上数据说明你们这支应该是明朝初年大移民的后代。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居住结构,向战乱地区移民是诸多措施之一。于是就有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和山西填河北,大槐树移民等项重大历史移民事件,据史料记载在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山西向外地由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移民一共有八次,移民的主要流向是河北、河南、安徽北部、山东西部,其中移民到河北的最多。

 

我在浏览留言时发现一些族人也有《家谱》,目前可能是限于技术上的原因不能实现上传,你们要尽快同向洋、海峰等主动联系以求找到办法,我要告诉你的是您家谱上的“序言”对于判断你们这支的分衍迁徙很重要,如果不能上传原版的就打字下来,以便综合整理分析,这也是对家族的一种贡献!

2007/4/24 20:24:32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3 21:47:02
Processed in 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