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莘县鞠姓村庄迁徙分布简介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资料赞助≡发布资料山东聊城莘县鞠姓村庄迁徙分布简介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2 | 点击数:3130       
山东聊城莘县鞠姓村庄迁徙分布简介
jhk7869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总督
发帖:77
经验:283
金币:283
注册:2007年11月18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山东省莘县鞠姓村庄迁徙分布简介

 

一、十八里铺镇鞠屯。明初,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鞠家屯,后简称鞠屯。村中现有鞠、王、刘、李、吴、杨、周、高8姓,303户,1395人,2634亩耕地。

二、十八里铺镇杜庄。该村始建于汉代,有一武官杜茂始居于此,人称杜庄。后来杜姓无人,其他各姓相继迁入,村名未改。村中现有马、刘、宋、李、张、赵、徐、隋、鞠9姓,362户,1400人,2905亩耕地。

三、莘城镇江鞠庄。江姓与鞠姓于明朝初年迁此定居,各立一村,分别叫江家庄和鞠家庄。后来村庄渐大,两村渐渐连为一体,江、鞠两姓人相处又很融洽,于是便商议合为一村,村名“江鞠庄”。江鞠庄旧有泰山奶奶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起有三天庙会,规模可观。村中现有江、关、赵、鞠4姓,138户,539人,749亩耕地。

四、十八里铺镇碱厂。明永乐年间,杨、闫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分别立村,都已熬制硝盐为业,杨姓取村名为“后里熬”,闫姓取村名“碱厂”。后杨姓无人,闫姓搬至后里熬村,仍以碱厂为村名。闫姓又逐渐消失,其他姓相继迁入,村名沿用至今。村中现有孙、李、关、陈、范、鞠6姓,131户,492人,875亩耕地。

五、十八里铺镇农场。在镇驻地东约5华里处,张洼村西南。196051日,十八里铺公社组织200余人到此改造盐碱地,建起一处农场,命名为“五一农场”。后来,县、公社民政部门将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安置在这里成家立业,形成一个小村,直称“农场”。村中现有王、左、刘、李、关、吴、张、晋、赵、曹、梁、薛、魏、鞠13姓,29户,105人,335亩耕地。

六、十八里铺镇段屯。明永乐年间,陈、段、李、石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陈姓迁此早些,故取名为陈屯。后陈姓消失,段姓成为村中大户,遂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改称段屯。1959年又分为东段屯、西段屯。东段屯现有段、尹、刘、李、颜5姓,191户,667人,913亩耕地。西段屯现有段、于、任、刘、董、鞠6姓,172户,537人,913亩耕地。

(选自莘县政协200712月编《莘县地名》)

2007/12/22 12:15:02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山东聊城莘县鞠姓村庄迁徙分布简介
鞠国福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侍郎
发帖:340
经验:1081
金币:23
注册:2007年2月3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2007/12/22 12:38:42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山东聊城莘县鞠姓村庄迁徙分布简介
jhk7869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总督
发帖:77
经验:283
金币:283
注册:2007年11月18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莘县火狮子的发源地—十八里铺镇鞠屯村

  

    2006年底入选聊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我省及聊城市对文化事业的关注,莘县温庄火狮子这项独特的技艺渐渐被人们从记忆中挖掘出来。据介绍,温庄火狮子源自莘县城关镇东街村,而东街的火狮子则源自莘县十八里铺鞠屯村,在这些火狮子曾经“呆过的”地方,已经无法找到火狮子的全貌了。温庄的火狮子目前也仅有两个人会制作。曾经表演过火狮子的温情力对这项艺术形式深有感情,“村民都很忙,年轻人不感兴趣。如果再找不到传人,几年之后,温庄火狮子也将面临失传。”如何使这项技艺得以发扬光大,这是一件值得所有人深思的事情。

 

“火星组成的狮子”

  

 记者慕名来到莘县城关镇温庄,虽然走访了多位知情人,却并没有看到火狮子的真面目。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闻名遐迩的温庄火狮子其实是没有狮子皮的,而是由覆盖在舞狮人身上的几千个火星“描绘”而成的。

    因为火狮子是由火星表现出来的,所以一般是在“月黑头”才能表演。如果光线比较强,就揭开了狮子的“火星面纱”,“这样就没有看头了”,曾任温庄支部书记的任长山向记者介绍了温庄火狮子的历史。

    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火狮子完全不需要也不能用狮子皮等常见道具。表演者一般身穿镶嵌木板的特制服装,头戴由竹篾做成的狮子头,手持木棍,蹦蹦跳跳模拟狮子状。表演者浑身插满了火捻,这些火捻由手工捻成,每次舞狮都需要全村人一齐动手捻火捻。二月二“月黑头”,点燃表演者身上的火捻,就可以看到狮子形的火星。由于火星亮度小,观众只看到由火星勾勒出的威武高大的狮子形象,却看不到舞狮人。当火狮子跳跃时,浑身星光闪闪,火星不停地抖落,在其晃肩抖毛时通身火星四溅,忽明忽暗、火星闪烁,令观众啧啧称奇。

 

如黑夜中的流星

 

    据温庄火狮子的传人任保存介绍,火狮子的制作并不复杂,但是极耗人工。每只火狮子大概需要三千多只长度达四十公分的火捻,两只火狮子所需要的火捻需要全村人工作三天左右。而表演时,表演者浑身插满火捻,烟味很大,“很呛”,即使是一直在跳,表演者也只能坚持二十分钟,同时火捻也限制了节目的表演时间。

    巨大的前期准备工作量和仅有二十分钟的表演时间,让火狮子成了每次节庆活动的压轴戏。“一般我们都先表演龙灯、高跷等节目,最后才表演火狮子,这个节目实在是太短了。”曾经的表演者,温庄村民温清力告诉记者,“现在农闲大家都很忙,蔬菜大棚、鸡棚都很费工夫,没有时间再玩火狮子了。”

火狮子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我们在制作和表演时都背着人,避免让别人学了去。”任长山告诉记者,火狮子一般只在温庄本村表演,且只能在月黑头表演,不能见光。一旦有光亮,表演者就现形了,火星闪烁的狮子立即就消失遁形,所以如果在表演时,有外村人拿手电筒照,很容易发生纠纷,打架之事时有发生。火狮子不能见光,也限制了这种艺术形式登上电视舞台。

 

技艺如何保存

 

    据曾任温庄支部书记的任长山介绍,该村自1983年、1984年组织过两次火狮子表演,已经有24年没有搞过这项表演了。费工费时限制了这项艺术发扬光大。

    记者了解到,火狮子的制作共分头、身、尾三大部分,狮头用竹片、细铁丝、细麻绳扎成,然后在竹片上钻眼插火捻,口、舌、耳、鼻、眼、眉等也均以竹片和铁丝、火捻制成。狮身又分三部分。前肢,它的上肢是人的胳膊,由6块木板连接起来包裹其外,下肢是人手拿的木拐,拐上有火捻。后肢,上下两肢各裹6块木板,上打有均匀的小孔,缀上火捻,即成狮身外衣。狮尾是一根枣木树枝,缀上火捻。连接头、尾的是脊背上一根1米长的柳树棍。火捻是用火纸和窗户纸搓成。连接前后的服装梭子是关键,梭子必须一拉就全身解开。火狮子制作传人任保存告诉记者,火狮子的制作比较简单,只是梭子里有一个诀窍。(选编自CCN 中城网 2008-2-25 中国建设黄页)

 

2008/2/28 12:08:41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2 2:18:03
Processed in 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