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卫剿海寇的鞠氏父子军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鞠氏杂谈≡鞠姓杂谈金山卫剿海寇的鞠氏父子军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2 | 点击数:2680       
金山卫剿海寇的鞠氏父子军
ju山东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806
经验:2808
金币:2808
注册:2007年3月27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金山卫志》:鞠祥,字景福,其先永平人,永乐初,侍父百户亮,调任金山。戊戌值倭寇,被虏以去,时年十四.久之转商日本。其主闻祥中国人,召见之,悦留左右,改名元贵。因得力学着名,遂为土官,畜妻子。然乃心未一日忘家国也。屡讽主人入贡,宣德壬子与使臣列抵京,上疏陈情言,臣夙昔遭虏,抱衅骨肉痛心;死生路梗,流离困顿,艰虞万状,生还中国,夫岂由少、,伏乞赐归省侍。上柔远方隆,不欲避留之,遣令还国。诏谕蕃王,仍给驿暂诣金山。乃知父昔阵亡,惟母存耳。母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然持抱痛哭时悲动,邻里咸叹,异以为再生,未几重违。王命别去,祥去日本,启以圣谕。蕃王允之,仍遣入贡,乙卯达京师,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祥母子相失几二十载。”

鞠祥,出身于永平(北直隶),在永乐初年,由于任卫所百户一职的父亲鞠亮调到金山卫,他也随同父亲,来到金山卫。戊戌年亦即1418(日本应永二十五年,明永乐十六年)倭寇入侵时他被掠走并转卖到日本。在清乾隆十七年纂修的(金山县志》中,能够找到补充正德(金山卫志)鞠祥传的绝佳史料。在该书卷3职官二金山卫项下,金山卫左百户的名单当中,可以找到鞠亮父子的名字,每个人的名下还附有双行小字的说明,关于鞠亮记有:“永平人,率军剿海寇阵亡。关于鞠祥则记有:亮子,从亮剿寇,被虏至日本,归袭职。据此可知,鞠祥在跟随父亲鞠亮出征时,父亲阵亡,他自己则成了倭寇的俘虏。鞠祥被俘是在1418年,所以他父亲阵亡的年份也是这一年。

然而年仅14岁的鞠祥,为什么会在倭寇入侵时随军出征呢?要想弄清楚这一问题,需要考察魏祥在当时所处的地位。他的父亲鞠亮身为百户,这就意味着鞠祥家庭属于军户,所以当时鞠祥极有可能身为舍人。所谓舍人,是指应当继承卫所武职的人。由于卫所官实行世袭制,所以为了把卫所制度维护下去,必须预先确定由谁应当来继承现任的卫所官。过去人们一直很含混地把舍人解释为将校的子弟或“军官的子孙。实际上对于应当继承卫所武职的人,是有极为严格限制的,即基本上应由嫡长子继承。假如没有嫡长子,就是嫡出的嫡长孙、嫡次子;若没有嫡出,则由庶出继承;若连庶出也没有,就由其弟、堂弟或侄子来继承。当然,在年龄上也是高低参差,差别很大,既有小到3岁的幼儿舍人,也有30多岁的壮年舍人。因此,在14岁上成为舍人,毫不足怪。鞠祥也正因为是舍人,才会侍父百户亮,调任金山。所谓调任,是职务转迁的意思,这意味着由于其父百户鞠亮由某卫转迁到金山卫,鞠祥也成为金山卫附属的舍人。正因为如此,当二十多年后鞠祥归国时,又袭职金山卫百户一职。舍人接替现任卫所官的职务,有现任官”(死亡)年老”(60)”(患病)几种情况,但活着的卫所官因老、疾等原因而不得不把职务让给舍人,称之为,只有舍人因现在官死亡而继承职位才称之为袭。鞠祥袭职,是因为他的父亲鞠亮已经阵亡。鞠祥从日本回到中国后袭职百户的情况已讲明,但其从父鞠亮阵亡的永乐十六年(1418)到鞠祥归国袭职的宣德乙卯,亦即宣德十年(1435),已经历了近20年,在这期间,鞠氏的百户官职是否空缺呢?回答是否定的。由乾隆《金山县志》卷2职官二可知,百户一职是按照鞠亮一鞠贤一鞠礼一鞠信一鞠祥的顺序传承。鞠贤是鞠亮的弟弟,鞠礼是鞠贤的弟弟,鞠信是鞠祥的堂弟(父方的从兄弟)。按照这样的谱系关系来袭替百户一职,正是遵循卫所官世袭制度中的借职制。这是在空缺本来应当继承职位的嫡出子时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直到嫡出子出生为止。鞠氏的情况,从原则上来说,就应当是在被倭寇俘获的鞠祥回来之前所采取的借职性临时措施。所以,当鞠祥奇迹般地归国之后,作为鞠亮的儿子,鞠祥拥有优先继承权,理所当然地要由他来继承父亲的百户官职,即把百户一职归还给他。于是当时借职居官的鞠信,就把百户一职退还给鞠祥。鞠祥既然是依照这样的卫所官世袭制度承袭百户官职,那么毫无疑义,他在被倭寇俘获之前,一定是理应继承其父鞠亮百户官职的舍人。由乾隆《金山县志》可知,百户一职归回本来应当继承这一职位的鞠祥之后,接下来又由鞠真一鞠纲依次袭替。但是《金山县志》中却没有记载他们之间的谱系关系。这种谱系关系的缺知,其实正意味着他们并非借职,而是正宗的袭替。且不说当时鞠祥已经是14岁的人了,即使是只有三五岁的舍人,一旦遇卫所官死亡,也必须要由他继承职位。不过,这样的幼儿当然还无法履行职责。于是,在不足一定的年龄时,要免任实职,只是全额供给他们应继承卫所官职的俸禄。这样的舍人,叫做优给舍人。按照规定,这类舍人的适当年龄,旧官的子孙不出环岁,新官的子孙不出15岁。所以,旧官和新官子孙袭职的年龄,可以说分别是前者15岁,后者16岁。14岁的舍人,如果是旧官的子孙,正是享受优给的最终年龄,下一年就必须继任卫所官的实职。不过虽说是到了规定的年龄,也并不是由舍人无条件地继承卫所官职。当事的舍人要经过所属卫所的保送和保勘,也就是担保和推荐,人到兵部报到,再由兵部审核其人品察性,乃至他家庭和本人的武历。如果当事舍人是旧官的子孙,另外还要加上叫做比试的考试,必须取得合格的成绩。所以一个14岁的舍人,按照正常情况,肯定已经学会了基本武功。
  尽管鞠祥在被倭寇俘获之前由于其父鞠亮健在而仅仅是一位舍人,但当1418年倭寇入侵的时候,因这个14岁年龄的他所蕴含了上述内容,而使得他完全能够自主或强制性地参与防卫倭寇的战斗。事实上所谓舍人报功,就说明了舍人的地位,不过其具体参战的事例已无暇枚举。像这样以舍人的身份立下战功,虽然也可以成为晋升的条件,但以后一旦以或是的形式继承了作为祖职的卫所官职,就要除去靠自身战功亦即舍人报功所获取的武职。。。。。。。

考虑到这些舍人的存在状态.很难设想在有倭寇大举进攻的事态发生时,会根本不去动员舍人参战。在这次倭寇入侵的第二年,金山卫又报告海上有倭船往来。针对这一情况,永乐帝颁布勒令,命山东沿海卫所严加戒备,作为应对措施。在这一勒令中有如下一些内容,引人注目:“命法司,出杂犯死罪以下囚运砖赎罪,以罪轻重为多寡,运毕,军民释放,官吏复职役”((太宗实录》永乐十七年六月丁丑条)。如果说上一年即1418年的倭寇入侵事件是惹起这种超常反应的原因,那么在当时的危机状态中动员14岁的舍人参战,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鞠祥决不可能是坐在那里被俘的,他是因参加战斗而不幸被抓走的。

总之,在1418年倭寇入侵,发生了父亲因参与对倭寇作战而阵亡,儿子被倭寇抓走并转卖到日本的悲剧。

一般认为倭寇的掠夺对象只是普通居民,但在俘虏这一点上,却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恐怕当然要包括军人在内。特别是以海防活动为主要任务的所谓沿海卫的卫所官兵是直接参战人员,成为倭寇俘虏的危险性特别高。


莫道世事沧桑变,鞠氏家网舞团圆;四面八方欢心聚,千言万语逍遥天。
2009/11/4 13:47:07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金山卫剿海寇的鞠氏父子军
ju山东
 



角色:版主
等级:尚书
发帖:806
经验:2808
金币:2808
注册:2007年3月27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这是一篇难得的资料,我转过来供大家分享!


莫道世事沧桑变,鞠氏家网舞团圆;四面八方欢心聚,千言万语逍遥天。
2009/11/6 11:05:44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Re:金山卫剿海寇的鞠氏父子军
居庸关



角色:管理员
等级:尚书
发帖:625
经验:2052
金币:2052
注册:2006年12月1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这个鞠祥(有的文章称麴祥)当时正在部队实习,碰到了倭寇入侵的海战,战斗中被俘。

第二年明朝特使宋希憬率领中国的一个外交使团出使日本,在对马海峡的一个不知明的小岛上遇到了他,当时麴祥正在四处行乞以卖鱼为生,了解了他的这段经历后,宋希憬在《老松堂日本行录》中详细记录了麴祥的这段苦难经历,大约二十年后麴祥归国袭职。

看了此文后很是感慨,于是就专门研究了一下明朝的军制,这才了解到明初军人袭替和舍人报功以及军队建制,收获颇丰。

[此帖子已被 居庸关 在 2009-11-6 14:39:03 编辑过]

2009/11/6 14:14:09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4/29 21:49:52
Processed in 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