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探索:《韩非子》联想之三[难言]篇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鞠氏文化≡说文解字法家思想探索:《韩非子》联想之三[难言]篇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2263       
法家思想探索:《韩非子》联想之三[难言]篇
鞠海峰
 



角色:管理员
等级:尚书
发帖:1407
经验:4525
金币:10666
注册:2006年11月30日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法家思想探索:《韩非子》联想之三[难言]

 

 

 

 

这篇文章读来的确引人入胜,确实好文章,第一段的排比非常棒,尽管我的翻译比使原文失色,但为分析思考还是简单翻译罗列一下:

 

我韩非有话难说不是我难言,而是对君主说话非常难说啊:

 

你言辞亲切、文章写得珠圆玉润、洋洋洒洒,人家(君主)说你华而不实;

 

你言辞醇厚严谨,耿直诚实,人家说你粗拙不符常情常理;

 

你旁征博引写的很多,人家说你虚而无用;

 

你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人家说你过于总括而无法辨识详情;

 

你亲近点无所顾忌说点贴己话,人家说你言辞中伤不懂得礼让;

 

你宏大广博说大道理,人家说你这是浮夸;

 

你说些家常琐事,人家说你粗陋庸俗;

 

你说现实生活的利益,人家说你贪生并且媚上;

 

你说远离世俗的话,人家说你荒诞;

 

你说的敏捷善辩、对答如流、富于文采,人家说你就像在写历史一样;

 

你说的不再富于文采,而是质朴实在,人家说你低劣、粗俗;

 

你说的引经据典,人家说你掉书袋。

 

这一大段排比句,好家伙,以上种种与君王交谈的不幸都为韩非赶上了。看来韩非的说话和写文章的能力还真是强,各种体裁、各种方式都会,这么大的学问和才能为何次次碰壁?如果看过《鬼谷子》的一定可以找到原因,可惜当时韩非大概没有看过《鬼谷子》,本人看过,依稀可以判断出几种可能,但不细说了,因为那不是本文的主旨,故从略。

 

韩非接着总结说:“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这话看似有理,掉书袋的大概都认为有理,可我觉得一点道理也没有。为什么?听不懂的您不是对牛弹琴吗?那还弹个什么劲?也用不着为此上火。而听得懂却不听的,一定是不讲义理的,那他讲什么?很简单,不讲义理就是讲利益嘛,不符合他的利益,你那些大道理谁听,这就是孔子到处碰壁象丧家犬的原因,韩非虽是法家,但老师荀子却是儒家,尽管荀子已经不同于孔孟,但毕竟是儒家,儒家的某种保守死脑筋看来也影响了韩非。

 

这段就联想评价到此,还是看看韩非同学接着说什么了?

 

韩非说:“大王啊,您还真别不信有上述这样的现象,小则会被君王认为是毁訾诽谤,严重的就招来杀身之祸。比如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了,孔子在宋国匡这个地方被人围困,管仲被路过囚禁…..”然后韩非又拿伊尹辅佐商汤的故事来证明难言。看到此豁然开朗,难怪韩国的君主会认为韩非旁征博引、虚而浮夸,这段例子就是明证,孔子和管仲的例子就不太恰当,伍子胥和伊尹的还差不多,您写文章可以,可要君王说事,就不能这样掉书袋,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轻易说,不恰当的例子不要轻易举例,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说的就是上面这段话,的确有这样的感觉,文章写得好,如果是写作文可以给高分,如果是写策划书、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种写法怕是要被炒鱿鱼的。那年头没有可研报告,韩非不懂,把作文拿给君王看,君王也不懂可研报告,知识觉得哪不对劲,于是才有不管你怎么说都不对的怪现象。当然也不排除韩非遇到个愚蠢不通事理的阿斗,反正悲惨郁闷是发生了。

 

[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这是韩非对上述举例后的结论性论断,没错,这是个正确的论断。但却不是终极的认识,基本上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论断。还是那就话,写文章这样的语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具体做事情,去说服君王,却没有任何意义,一辈子找不到可成事的方法。

 

下面这一大段排比式的举例,基本上画蛇添足了,不做翻译和解读,原文搬过来大家看看:

 

[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士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逢斩;苌宏分;尹子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协于魏。]

 

通过上述众多例子,韩非以此证明作为臣子的难言。最经典的话莫过于这句:“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我觉得此篇唯一的亮点应该是结尾这句话。看来韩非完全不用学习《鬼谷子》就已经知晓为什么君王不听他的进言,君王听了逆耳,违背君王的心愿。看来韩非也达到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了。但只有境界没用,还要把所以然化成具体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情况的认知,并思谋应对的办法,知道什么话该什么时候说,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毛泽东我们的开过奠基人不也说过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吗?你说话写文章须知是给什么人看得,给什么人听的。

 

韩非要求大王要熟察之,自己却不愿熟察之,甘愿做哪些不熟察之而被砍头的忠臣。这个法先生这个性格是典型的儒家性格。

 

圣贤之士以知识和思想要求君王,君王以实际问题切身利益问题要求圣贤之士,感觉商鞅和秦孝公两位就要求到一块了,你知我,我知你。而孔孟两位大儒奠基人却很少首先知君王,只要求君王知我的学说和思想,看《孟子》多有这样一厢情愿的回答,试想那些君王如何能按你说的办,最后不过沽名钓誉利用你博得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名声罢了。韩非看来更是犯这个毛病,学富五车滋长了真理先知代言人的自信,这种自信缺少做事方法的支撑,往往自信又演化成孤愤。

 




还是喜欢这句: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2012/3/10 11:41:01
编辑 删除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鞠姓家谱网 → 中华鞠氏论坛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5-2006 『鞠氏家谱网』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2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4/20 20:29:37
Processed in 0.08 second(s)